鳜鱼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鳜鱼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chinese perch),鲈形目鲈科(Percichthyidae)鳜鱼属的1种。又名鳜花鱼,桂花鱼,季花鱼,桂鱼。体高侧扁,背部隆起;口大,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隅角有4~5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扁平棘;圆鳞,鳞甚细小;侧线沿背沿作弧状弯曲;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胸鳍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部下方;臀鳍具3强棘;尾鳍圆形;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

仅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栖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在水深处越冬。春季游向浅水区,白天卧穴,夜间到水草丛中觅食。生殖期5~7月,6~7月为产卵盛期。卵浮性,卵径1.2~1.4毫米,怀卵量3~20万粒。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生长较快,1龄体长达100~200毫米,2龄体长达250毫米左右,3龄体长达300毫米。3~4龄性成熟。肉质细嫩,味极鲜美。

松花江鳜鱼是中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本草纲目》载:“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中国各江、河、湖泊。

目录

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而高。头颇大。吻尖突。口大,颌牙尖锐。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鳃盖骨边缘具2扁棘。鳃耙6~7个。体被小圆鳞。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连续,鳍棘具毒腺幽门盲囊200以上,分为3群。体灰褐带青黄色,具褐色不规则斑块和斑点;吻端至背鳍前部具一斜纹。

生物学特性

鳜栖息于江、河、湖泊的静水或缓流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白天潜居,夜间觅食。冬季在深水越冬,不大活动,少摄食。春季转暖,游到沿岸浅水区域,白天常侧卧于深处水底或洞穴中。夏季和秋季行动活跃,摄食旺盛。鳜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便能吞食与其体长相似或较大的其他幼鱼,体长40~50毫米的幼鱼主食小虾,100毫米时兼食小鱼;成鱼捕食鱼类,甚至残食同种。雄鱼1~2龄、雌鱼3龄发育成熟。最小成熟个体雄鱼长150毫米,重约70克;雌鱼200毫米,约重250克。生殖期为5~7月,少数延至8月。怀卵量3~20万粒。喜在缓流或静水中产卵,一般在夜间分批产出。卵金红色,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在静水中下沉。卵径1.2~1.4毫米,具油球,卵膜较厚。受精卵经3~4天孵化。初孵仔鱼约长4毫米,16毫米时已具有成鱼的形态。鱼苗常作间歇性的向上垂直运动。生长较快,鄱阳湖1龄鱼体长约170毫米,重110克;4龄鱼420毫米,1500克。1~2龄生长迅速,5龄起生长开始变慢。

生产

捕捞方法多样,如利用鳜春天侧卧湖底凹陷处的习性以“踩鳜鱼”和“鳜鱼夹”等方法大量捕捉。鳜夜间觅食时可用三角网捕捞。鄱阳湖地区使用鳜钓,先以蚯蚓引钓鳑鲏,再以此诱钓鳜。此外还可利用产卵期间雄鱼追逐雌鱼的特性,用绳索牵住雌鱼,引来雄鱼捕之。鳜可在小型湖泊或河汊进行人工养殖。

参看

关于“鳜鱼”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