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壁内憩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食管壁内憩室(esophageal intramural diverticulum)系少见良性病变。临床以食管壁多发的呈弥散性分布的、1~3mm的外突性小囊为特征。首次于1960年由Mendel描述,之后文献续有报道,多见于50~60的男性,亦可累及儿童及青年。

目录

食管壁内憩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假性食管憩室很少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食管炎症后,黏膜腺体被破

膨胀形成。

(二)发病机制

假性憩室可累及食管全长,但更常见于食管上段,与食管黏膜下腺体分布情况一致。病理改变是食管黏膜下腺体囊状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症,并可有小脓肿形成。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并不累及食管肌层。腺体管的炎性改变及鳞状上皮化生可以使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近端扩张形成假性憩室。

食管壁内憩室病人的食管内常有亚临床的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继发的,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食管壁内憩室的症状

食管假性憩室多见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常有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难

症状呈间歇性发作或缓慢进展。偶有恶心呕吐疼痛。常合并食管痉挛和轻度狭窄。憩室可发生于狭窄的上方、下方或中间。

食管壁内憩室的诊断

食管壁内憩室的检查化验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表层组织仅见轻度炎症改变。

1.X线检查:有时不能发现假性憩室,服钡造影可发现食管腔内有多发的长颈烧瓶状或小纽扣状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布,食管明显狭窄处,假性憩室亦较多。

2.内镜检查:食管呈慢性炎症改变,极少数患者中见到假性憩室的开口。(图1,2)

3.CT扫描:难以显示,结合X线检查见局部食管壁增厚,内腔凹凸不平,食管腔可狭窄。

食管壁内憩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目的是减轻症状及处理伴发病损。多数憩室一般不需手术,有的自行消失。

有的症状轻,长期存在,无需处理。明显食管狭窄痉挛者可以行食管扩张。抗酸治疗可以减轻食管炎症状。

(二)预后

扩张治疗,效果良好,但X线检查原部位的憩室大都无改变,亦有缩小或消失者。

参看

关于“食管壁内憩室”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