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诺沃克病毒
Norwalk.jpg
病毒分类
组: Group IV(+)ssRNA
科: 杯状病毒科 Caliciviridae
属: 诺沃克病毒 Norovirus

诺沃克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zh-tw:诺沃克病毒; zh-hant: 诺罗病毒; zh-hans: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的特征是感染人口密度较高和卫生环境差的地方,如邮轮。诺如病毒是由粪便、口水传染,人若吃了被感染的蚌类也会感染。

目录

发现到命名

196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诺瓦克(Norwalk)发生了流行性肠胃炎,从患者的粪便里检出病毒,被称为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1972年,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形态呈小型、圆状,被认为是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SRSV)的一种。之后,从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身上接连发现与诺沃克病毒相似的小圆状结构病毒,被称为 "类诺沃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或小圆结构病毒。另外在日本还发现了札幌病毒(Sapporo virus)。

这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小圆结构病毒有2种,即类诺沃克病毒和类札幌病毒(Sapporo-like viruses)。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第12届国际病毒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irology)上,这2种病毒按发现地点分别被正式命名为"诺如病毒"(Norovirus)和"札幌病毒"(Sapovirus)。

诺如病毒又按遗传基因分为基因群Ⅰ和基因群Ⅱ。基因群Ⅰ(genogroup Ⅰ)里有诺如病毒、南安普顿病毒(Southampton virus)、沙漠风暴病毒(Desert Shield virus);基因群Ⅱ(genogroup Ⅱ)里有雪山病毒(Snow Mountain virus)、夏威夷病毒(Hawaii virus)、多伦多病毒(Toronto virus)。

中文命名方面,大陆和香港均将之译为“诺-{}-如病毒”。大陆旧译“诺-{}-罗病毒”,后改为“诺-{}-如病毒”;香港旧译“诺沃克病毒”,2009年起官方更改译名为“诺-{}-如病毒”。台湾将之译成“诺-{}-罗病毒”。

主要症状

一般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腹痛、低烧、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维持12至60小时后自行消退,但病毒的排泄会延续2星期左右。如腹泻厉害,容易发生脱水休克等症状。

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24至48小时。

传播途径

诺沃克病毒的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较多。

传播途径主要有感染性食物中毒传染性胃肠炎。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会从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医治方法

此病以缓和相关的症状为治疗,患者需注意保暖并大量饮水,并且需勤于使用肥皂洗手(诺罗病毒对于酒精消毒剂有抵抗能力,因此酒精的效果不佳)。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爆发案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参考来源

关于“诺如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