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虱

(重定向自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壁虱(tick),又名,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俗称草爬子草瘪子狗瘪子狗豆子。属于蛛形纲,亚纲蜱螨目,总科。壁虱是自然界仅次于蚊子的疾病传播者。它们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寄生宿主的皮肤上,其中也包括人类。包括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蜱类呈全球性分布,除南极洲外,从赤道至北极圈均有发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多,并能借助寄主或载体扩散至世界各地。全世界已发现蜱类810余种,中国约有110余种。蜱除因吸血骚扰人、畜或造成动物贫血外,又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肌肉麻痹,并传播多种人类疾病。

目录

形态

蜱体较大,肉眼可见,形扁平,多呈卵圆形,棕褐色,长约2~13mm,吸饱血后可增至20~30mm,外观似蚕豆或篦麻子。全身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硬蜱的假头在虫体前端(见图),从背面可见;软蜱的假头在躯体腹面,在背面不可见。单眼1对或无眼。成虫和稚(若)虫各有4对足,幼虫仅有3对足。体壁革质,硬蜱有坚韧的盾板或还有腹板,雄性的盾板大,占背面全部,雌虫、幼虫及稚虫的盾板只占体前端一部分。软蜱则无盾板,雌雄外形相似。气门1对镶在气门板上,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前方或后外侧。第1对足跗节接近端部的背面有哈氏器,是化学感受器,以寻找寄主和接受信息素(性外激素)。

硬蜱和软蜱


分类

璧虱有硬璧虱(hard ticks)与软璧虱(soft ticks)两种。前者属于Ixodidae科,后者属于Argasidae科。棕色犬璧虱(Brown dog tick,Rhipicephalus sanguineus)是最优势种,春秋两季是该壁虱的繁殖时期,气候良好时一代仅需一个半月即完成,母璧虱一次产卵二千至四千个,繁殖力强。幼壁、稚龄壁、与成璧均会吸吮牛羊、犬只血液且会更换宿主,属三宿性璧虱,故为传染性甚强之病媒。 

生活史

分卵、幼虫、稚(若)虫及成虫四期,各期均吸血,发育过程中蜕皮多次。硬蜱各期均仅吸血及蜕皮1次,在寄主体吸血时或游离状态下交配。雌蜱吸饱血后落地,卵巢内卵成熟即产卵,一生产卵1次,产卵期可持续15~30天,共产卵2000~8000个,产卵后雌蜱死亡。软蜱的成虫可吸血多次。每次产卵约50~600个,终生产卵若干次。幼虫吸血、蜕皮各1次;稚虫蜕皮1~7次。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在自然条件下牛蜱属需一至数月,其他属常需一、二年。硬蜱成虫可耐饥1~3年。硬蜱完成一个世代的过程可有寄主更换现象:有一寄主型(一生都在同一寄主体上度过),二寄主型(幼虫和稚虫在同一寄主体上,成虫再换一寄主)、三寄主型(幼虫、稚虫和成虫分别在 3个寄主体上寄生)。软蜱因稚虫的龄期多,吸血次数也多,加上成虫也反复吸血,故通常为多寄主型,有时吸血对象多达5~20个。

蜱类多在温暖季节活动,作为媒介蜱种的季节消长,一般与其传播疾病流行季节基本一致,如全沟硬蜱是森林脑炎的重要媒介兼贮存寄主,成虫多在3~8月间活动,活动高蜂在5~6月间,与疫区人群中森林脑炎的多发季节相符合。

这种外寄生虫一生脱皮二次。从卵孵出时是三对脚的幼蜱期(larval stage),第一次脱皮后发育为稚蜱期(nymphal stage),第二次脱皮后即为成蜱期(adult stage)。在幼蜱、稚蜱、与成蜱之三期中每一期均需要吸一次血,故一生共吸血三次。每一次吸血均需要很多天之时间,因其口器有倒刺,故在吸血时叮得很紧,用力拔时会把寄主身上的肉一起拔出。大部分璧虱在脱皮时会离开寄主到安静的环境中脱皮。

有些种类之璧虱两次脱皮均不离开寄主,故其一生仅寄生一位寄主,称一宿性璧虱(one-host tick) ,有些种类之璧虱仅在第二次脱皮时离开寄主,故其一生共寄生两位寄主,称二宿性璧虱(two-host tick),有些种类之璧虱两次脱皮均要离开寄主,故其一生共寄生三位寄主,称三宿性璧虱(three-host tick)。由于璧虱离开寄主脱皮完毕后,当再寻找新寄主吸血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找到原寄主,因此三宿性璧虱传播疾病的机会必大于二宿性璧虱,同理,二宿性璧虱必大于一宿性璧虱。 

与疾病的关系

蜱类通常寄生于畜、禽、野生动物,有的还寄生人体。其口器粗钝,吸血时间长,注入寄主体内的唾液可引起寄主的皮肤反应,常致过敏炎症继发感染。某些蜱类的雌体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联接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蜱瘫痪症);重者可因心脏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不少蜱类是人体和畜、禽中某些疾病的重要媒介及病原体的贮存寄主。据悉全世界约有 100种蜱传播多种人类疾病病原体;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原虫等多种病原体,不仅在蜱体内繁殖,而且多经卵传递。

传染方式

此种传染方式是「阶段性传染」(interstadial transmission, 或称transstadial transmission)。一宿性璧虱的传染方式是「介卵性传染」(transovarian transmission),此即母璧虱若带有病源,其所产之卵亦带有病源,孵化后之璧虱亦具有感染力

防制

加强个人和集体防护;穿防护服或紧扎衣裤开口;野外作业中间休息时、收工和睡前应仔细检查身上有无蜱,也可用驱避剂涂在衣服或皮肤上;不在房屋附近饲养畜、禽;采取灭鼠措施;户外或畜、禽舍可酌用化学杀虫剂处理;对林区的草地灌木丛,选择安全的农药作超低容量喷洒处理;对家畜和家生动物可用杀虫剂进行防蜱。作为长远策略,还应着眼于生态防制,采取综合治理方针。监测或捕杀野生动物寄主,改变自然环境以破坏蜱类栖息生境;建立并健全有关防疫检蜱的法规或条例。

参看

关于“壁虱”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