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龙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5ry.jpg

恐龙名称: 蛮龙

拉丁文名: torvosaurus tanneri

恐龙体长: 9-13米长 身高4米

恐龙体重: 约3-7.8吨

恐龙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侏罗纪晚期

生存地点: 美国

辨认要决: 类似暴龙的牙齿分布,中间的上颌骨牙齿相当的长,头部较长,

恐龙种类: 蜥臀目.兽脚类.巨齿龙类

来历:蛮龙是在galton & jensen于1979年国发现的  

科学分类

谭氏蛮龙的想像图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斑龙科 Megalosauridae

属: 蛮龙属 Torvosaurus

种: 蛮龙 T. tanneri  

恐龙简介

蛮龙是巨龙的亲戚,考古学家们通过对蛮龙化石的研究得出结论:蛮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属于蜥臀目的肉食龙类。蛮龙的体形庞大,是一种巨大的肉食型恐龙,凶猛而且残忍,专门以捕杀各种植食性的恐龙为食。于是它被称为侏罗纪晚期恐龙界的冷血杀手。蛮龙的头骨很长,考古学家们使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恢复了蛮龙头部形状。经测量,蛮龙的头约有1.2米长,相当与10岁小孩的身高。蛮龙巨大的体形并没有影响它捕食时的速度,它可以迅猛地扑倒猎物,不过蛮龙的身形却很狭长,平均大小长达10米,最大个体可能13米。这使得它很难通过狭长弯曲的通道。  

其他文献

蛮龙骨架还原图

蛮龙是在1972年,由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与Kenneth Stadtman在科罗拉多州莫里逊组的干梅萨采石场中发现。蛮龙属与模式种谭氏蛮龙(T. tanneri)都在1972年,由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与詹姆斯.詹森所命名、叙述。而葡萄牙的标本则是由O. Mateus与M.T. Antunes所研究。

正模标本是由上臂肱骨,与下臂的桡骨尺骨所构成。其他发现的化石包含上颌骨、前上颌骨、不完整的齿骨、泪骨尾椎耻骨坐骨、以及手部骨头。

蛮龙与较早期的斑龙有亲缘关系,但蛮龙似乎较为先进。蛮龙的分类仍然未确定,但蛮龙目前所处的斑龙科是基础坚尾龙类的一个断尾演化支;角鼻龙下目也是一个断尾演化支,但这生物群持续存活到白垩纪末。

蛮龙的化石已在科罗拉多州、犹他州、怀俄明州等地发现。

叙述

蛮龙是肉食性恐龙,可能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剑龙类或蜥脚类恐龙。

蛮龙以强壮的后肢行走。它们拥有强壮的短前肢,前臂的长度是上臂的一半。它们还拥有巨大的拇指尖爪,以及大型、锐利的牙齿。

蛮龙身长9到13.2米,高度为2.5-4米,体重约为3-7.8公吨,这让最大蛮龙体形超过了依潘龙(Epanterias),是该时代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而依潘龙可能是只大型异特龙。

蛮龙是莫里逊组所发现的最大型掠食者,但可能不是顶级掠食者,该地的顶级掠食者是类似大小、更为常见的异特龙。而身长8米的角鼻龙也与它们一同竞争猎物,但角鼻龙可能是种以小群体生活的生物,而且数量没有蛮龙普及。

侏罗纪时期最大的兽脚亚目恐龙

蛮龙的体型大小仍未确定,因为目前只有发现不完整的化石,但已知它们是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北美洲蛮龙的身长估计值约为9米,体重约1.95-3公吨。在葡萄牙发现的蛮龙化石更大。在2006年,在葡萄牙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上颌骨,被归类于蛮龙。该上颌骨长度为63厘米,而在北美洲发现的蛮龙,上颌骨长度为47厘米,头颅骨的长度为118厘米。根据这个数据,在葡萄牙发现的蛮龙标本,头颅骨长度估计为158厘米,身长13米,体重7800kg。这个数据长度可与最大型的暴龙头颅骨(155cm)相当,更使得蛮龙成为目前已知最大型的侏罗纪兽脚亚目恐龙,超过食蜥王龙、异特龙、以及艾德玛龙,更让蛮龙成为最大型的兽脚类恐龙之一。

关于“蛮龙”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