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痉挛性疼痛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是指一侧或双侧小腿因寒冷,或姿势突然改变等,引起的腓肠肌痉挛,局部疼痛,不能活动。

目录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的原因

可有以下五种致病因素 : 寒冷 :外界环境潮湿寒冷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冬季夜间睡眠后腓肠肌痉挛更为多见。

过度疲劳 :过度运动肌肉疲劳时,小腿突然用力,可引起腓肠肌痉挛,有时它是全身肌肉痉挛的一部分。

全身脱水失盐 :出汗和排尿过多,使血中的氯化钠浓度降低,引起腓肠肌痉挛。

精神紧张 :由于运动比赛时精神过度紧张,平时又有跟腱周围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肌肉痉挛。

缺钙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幼儿佝偻病患者,血钙低于正常值,使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也易发生肌肉痉挛。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的诊断

症状转筋,即指小腿筋脉牵掣拘挛,痛如扭转,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男女老少皆多见,常于夜间睡眠时发生,四时皆有,临床以一侧或两侧小腿肚突然抽搐剧痛为特点。轻者数分钟,重者半小时以上,按摩后方能缓解。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的鉴别诊断

应与下面的情况相鉴别:

1.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 行走后,小腿痉挛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多因行走或跑动时间过长,下肢肌肉过度劳累所致。

2.小腿酸痛 小腿酸痛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肌肉酸痛,是多种疾病症状,一般是由小腿的筋骨长期劳损,缺钙,慢性疾病等引起,中医则认为与气虚有关。

3.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 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是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性表现,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其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静脉回流受阻现象。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

症状:转筋,即指小腿肚筋脉牵掣拘挛,痛如扭转,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男女老少皆多见,常于夜间睡眠时发生,四时皆有,临床以一侧或两侧小腿肚突然抽搐剧痛为特点。轻者数分钟,重者半小时以上,按摩后方能缓解。

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其他治疗:转筋俗称小腿肚抽筋,现代医学称为“腓肠肌痉挛”。其病机一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肝主筋,藏血以荣筋,夜卧则血归于肝而藏,荣筋之血,尤显不足,故于夜间发生筋脉抽搐疼痛;二为下肢受寒养凉,经气不利,使肢体(常见于小腿)肌肉挛急、剧痛、僵硬、屈伸不利等。其发生多于睡中,或伸欠而作。治疗以补血养肝为法,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物汤加味。本方善于补血养肝,对转筋有一定的疗效。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养肝,怀牛膝肝肾,强筋骨,疏通血脉,引药下行,直达病所;桑寄生续断补肝益肾,养血补血;白芍、木瓜甘化阴入肝经舒筋活络,长于治小腿转筋;独活桂枝祛风胜湿温经祛寒,治手足挛痛;甘草配白芍,名为芍药甘草汤,功能缓急止痛,主治腿脚挛急,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肝,舒筋活络,镇痉止痛之效。使阴血充,筋脉健,则转筋自愈。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该病发病原因,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受风冷寒湿之邪侵袭所致,如《诸病源候论》云:“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素问》又载:“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拂,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笔者治疗此症,常以补肝养血、舒通筋脉、温经祛寒的方法治之,药用当归15g,熟地20g,白芍20g,川芎10g,木瓜15g,怀牛膝10g,桑寄生15g,续断10g,独活10g,桂枝10g,炙甘草15g,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见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大枣12枚,以益气补虚;小腿发麻或抽搐甚者,加天麻10g,全蝎6g,炙蜈蚣2条,以熄风止痉;内热口干舌红者,加知母麦冬各10g,以养阴清热

西医治疗:【药物治疗参考】 1、肌肉注射维生素B1和B12。 2、常服活性钙或其它钙剂。 3、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参看

关于“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