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敛
A+医学百科 >> 白敛 |
[药 名]: 白敛
[拉丁名称]: Ampelopsis japondca (Thunb.)Makino.
[别 名]: 九牛力。
[案说文云]:莶,白莶也,或作蔹。毛诗云:蔹蔓于野。陆玑疏云:蔹似栝楼,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也,幽人谓之乌服,其茎叶鬻以哺牛,除热。尔雅云:萰,菟菄。郭璞云:未详。据玉篇云:菄,白蔹也。经云:一名菟核,核与荄声相近,即此矣。
[产 地]: 常生荒山草丛中,亦见于疏林下,颇耐脊旱。广布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区。日本也有。
[特 性]:
白敛为草质或基部稍木质的攀援藤本;块根粗厚,纺锤状或圆柱状;小枝常带紫色,无毛。叶互生,为掌状3~5出复叶,长6~10厘米,宽7~12厘米,叶柄较叶片短;小叶一部份为羽状分裂,一部份为羽状缺刻,裂片卵形或披针形,中间裂片最大,两侧的很小,常不分裂,小叶轴有润翅,裂片和轴间以关节相联。花夏季开放,黄绿色,很小,排成与叶对生的聚伞花序;总花梗纤细,长3~8厘米,旋卷缠绕于它物上;花萼5浅裂;花瓣5片;雄蕊5枚。浆果球形或略呈肾形,长约6毫米,成熟时蓝色或白色,有针孔状凹点。
[采收加工]:(名医曰:一名白根,一名昆仑,生衡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
春、秋二季采收。挖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纵切成瓣或切成斜片,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厘米,直径1~2厘米,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横皱纹和横生皮孔,易脱落,脱落后露出淡红棕色内皮。斜切片呈卵圆形,长2.5~5厘米,宽2~3厘米,切开面粉白色或淡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皮部较厚,微翅起或略弯曲。体轻,易折断,折断时散出粉尘。气微,味甘。以块大、断面色粉白、粉质足者为佳。
[性味功用]: 苦,微寒。归心、肝、脾经.主痈肿疽创,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用于痈肿疮疡, 淋巴结核。用量2.5~4.5克;外用适量,研末涂致患处。
性味:苦辛甘寒
功能: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缓,寒能除热,杀火毒,散结气,生肌止痛。
主治:治痈疽肿疮,面上疮,金疮扑损,敛疮方多用之,搽冻耳。
性状:蔓赤,枝有五叶,根如卵而长,三五枚同窠,皮乌肉白,一种赤敛,功用皆同。
备注:(1)「金疮扑损」:箭镞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为末酒服。
(3)「搽冻耳」:同黄柏末油调。
(4)「赤敛功用皆同」:郑奠一曰:能治温疟血痢.肠风痔漏.赤白带下。
关于“白敛”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