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汁酸
A+医学百科 >> 总胆汁酸 |
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合成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然后被肝细胞分泌入胆汁,随胆汁至肠道后,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有97%被肠道重新吸收后回到肝脏。如此循环不息。这样能使总胆汁酸发挥最大生理效应。更可防止总胆汁酸大量进入循环中对其它组织细胞的毒害。
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胆汁酸有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和代谢中产生的脱氧胆酸(DCA)还有少量石胆酸(LCA)和微量熊脱氧胆酸(UDCA),合称总胆汁酸(TBA)。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
因此,总胆汁酸测定是一项比较敏感和有效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血清总胆汁酸在医学上的测定:
正常参考值:
血清总胆汁酸(TBA)<10μmol/L
血清氨胆酸(CG)<2.6mg/L
鹅脱氧胆酸(CDCA)<1.61μmol/L
临床意义
1.正常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是0 ~10 μmol/L的含量。
2.总胆汁酸(TBA)>10μ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20%。
3.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鹅脱氧胆酸的合成绝对升高。
4.阻塞性黄疸时CA/CDCA比值大于1.0。
5.肝实质细胞损伤时,CA/CDCA比值小于1.0。
6..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
7.鹅脱氧胆酸(CDCA)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
8.采用进食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提高参考值。
血清总胆汁酸研究
人体血清总胆汁酸(TBA)是由肝脏合成并分解代谢,从而维持人体胆汁酸的相对稳定,它的调控是肝脏的一个主要功能。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患胆管疾病时可引起胆汁的代谢障碍,使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BA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酸在肠腔经细菌作用后,95%以上的胆汁酸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血重返肝脏利用,称为胆汁酸肠-----肝循环。故正常人血中胆汁酸浓度很低。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当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清TBA很容易升高,因而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类肝胆疾病的TBA升高:急性肝炎与肝癌均为100%,肝硬化为87.5%,慢性肝炎、胆道疾病也达65%以上。说明了肝胆疾病中TBA测定比传统肝功能指标任何一项都敏感。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TBA有差异: 急性肝炎时患者血清TBA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一样,呈显著增高,平均增高幅度是正常的31倍,说明TBA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价值与ALT(阳性率100%)测定相同,经积极治疗后随肝细胞损害的控制很快转为正常,而TBA则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转为正常。慢性肝炎时,TBA阳性率为65.7%,平均升高幅度为正常的10倍。
肝癌、肝硬化时,由于肝脏对TBA代谢功能下降,故血清TBA在不同阶段都增高。当肝癌时,TBA阳性率为100%,而肝硬化TBA阳性率为88%,亦高于其他指标。当转氨酶、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其他指标转为正常情况下,血清中TBA水平仍很高,这可能由于肝细胞功能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等原因有关。
胆汁酸不但参与脂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可溶性状态,当胆汁酸代谢导致胆固醇性胆石的形成,胆石形成阻塞加重胆汁酸的代谢异常,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中TBA水平显著增高,随炎症的阻塞阶段不同而变化,但随着炎症消失或阻塞引流解除后,TBA水平迅速下降,其他指标亦随之正常。由此可见,TBA测定是一个良好的肝功能指标,能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征。
关于“总胆汁酸”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