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A+医学百科 >> 蚕 |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1000-3000英尺)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目录 |
基本概述
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约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形态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蚕种、蚁蚕、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种: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 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品种分类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条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蚕砂枕有祛风降湿、健脑明目等功效。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东北部的阿隆姆,当地人称蓖麻△", 日本人将eri-silkworm的"eri"音译为"惠利".中国人引进蓖麻蚕时.也称过"惠利蚕",因"惠利"含义饲养实惠,有利可图,便于推广。当时,中国也有人把eri--silkworm译为"爱丽蚕"、"伊利蚕"的。
以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名山蚕,学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天蚕是一化性完全变态昆虫,卵期经过270d左右。幼虫期从孵化到结茧4眠5龄需要50-60d左右,结茧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虫需要20-30d,暖卵的适温为18℃,相对湿度为75%--85%;羽化时最适温度为22--26℃。至生长极度时,体重17-20g约比蚁蚕增加4000倍。
天蚕茧色为绿色,能缫丝,丝质优美、轻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绿色,并具有独特的光泽。织成丝绸色泽艳丽、美观,是高级的丝织品。
琥珀蚕
以楠木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阿萨姆或姆珈蚕。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地,适宜生长条件4--25℃,相对湿度为75%-80%,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65%,幼虫就难以成活。琥珀蚕能食数种植物的叶子,主食楠木叶,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树叶子,以及含笑属、樟属等植物的叶子。属多化性,一年可收获4-5次。幼虫期一般从孵化到结茧需要25-35d,结茧需2-3d,产卵需3-4d,卵期夏季为7-8d,冬季为14-15d。
茧色呈金黄色,能缫丝。丝质坚韧带琥珀光泽,因此称之为"琥珀蚕",其织品供制作贵重服饰。
樟蚕
以樟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又称天蚕、枫蚕、渔丝蚕等。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蚕主要食樟树叶,丝质较优,也蛾食枫树叶、柜柳叶、野蔷薇、沙梨、蕃石榴、紫壳木及柯树叶等,但丝质较差。主要区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产量最多的是中国的海南岛。樟蚕每年代,蛹态滞育。成虫羽化最适温度为16--17℃.樟蚕共经8个龄期,全龄约经80d。成熟时雌蚕体重16g,雄蚕10g。饲养樟蚕者一般不让其结茧,而是在其成熟期时,先将熟蚕浸死在水中,然后用手工将其第2-3腹脚间撕破蚕腹,取出两条丝腺浸入冰醋酸(浓度2.5%)中,5-7min后,即进行拉丝,可拉长至200cm左右,经水洗后光滑透明,坚韧耐水,在水中透明无影,是最佳的钓鱼台。约1000条可拉丝500g,除供钓鱼台外,还可精制成外科用的优质缝合线。樟蚕茧也可缫丝,但数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国生产樟蚕丝。
栗蚕
以核桃叶、板栗叶为主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栗蚕也可以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或医疗用丝。
樗蚕
主食樗树叶(臭椿),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等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蚕、小乌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区为1化性、台湾为4化性。蚕期30-40d。熟蚕集结2-3片叶吐丝结茧。茧灰褐色、纺锤形、顶端有孔,有细长茧柄,茧重约3g,茧层重约0.3g,茧层率10%--12%。农村一般均缫土丝,织成的绸称椿绸。
乌桕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ttacus a tl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国。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态越冬。4-11月为饲养季节。食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等。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35d左右,秋蚕40d左右。全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茧可纺绢丝,强伸力好,织绸称"水紬"绢绸。
柳蚕
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柳蚕1年-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老虎蚕
蚕的一种,其蚕长大后,身上会布满黑色条纹。老虎蚕通常称为“虎蚕”具有攻击倾向,会攻击家蚕(蚁蚕),部分虎蚕会将家蚕吃掉,切记勿将蚁蚕家蚕与虎蚕一起养,一般应该将蚁蚕家蚕与虎蚕分开养。
人工养殖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春蚕饲养技术
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
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
明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同时,今年春蚕蚕种紧张,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因此,为确保人蚕安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两人以上,以便发生中毒时,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五月份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最长连晴可达7—8天,属氟污染较重的气候年型。因此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春蚕防氟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提倡采用摘芯技术,提高桑叶产质量
摘芯就是将桑树新梢的嫩头摘去,可促进嫩叶加速成熟,提高桑叶产质量。方法是:在用叶前10天左右进行,根据桑园的用叶计划,划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鹊口状的嫩头为度。
重抓防病防毒,减少蚕病和中毒损失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用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抗菌素和灭蚕蝇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病损失,同时对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等易变性挥发的药剂,要密封存放,用后袋口扎紧;在采摘毗邻其它农作物桑园的桑叶时,要做到先试后吃,严防因其它农作物喷药治虫引起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加强通风换气,稀放饱食养大蚕
由于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温湿闷,因此,在大蚕期应特别重视通风换气工作,做到开门开窗养蚕,并达到稀放饱食,大蚕三昼时每张种放足蚕座面积40平方米以上,并给足桑叶使蚕饱食。
抓好上山关,提高春茧产质量
抓好蚕儿上山关,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选用上山蔟具时要有安全意识。近年来少数地区曾发生过因蔟草残留农药影响而产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事故。由于去年稻飞虱暴发,晚稻大面积治虫造成春蚕用作上蔟的稻草带毒增加,如不重视对蔟草的选择和处理,很可能发生类似事故。上蔟时建议选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选用稻草蔟具时要尽量选用农药污染少的稻草制作,并利用养蚕前期较空暇时间,充分曝晒干燥,尽量排出残留农药。二是加强蔟中通风换气,在熟蚕全部上山茧网形成后,蔟室开门窗通气,使蚕儿吐尽茧丝物质,增加茧层量,提高茧质。
夏蚕养殖技术
注意:防病虫害,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次。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问,顺利就眠。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批挑选上蔟,稀放。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勤拾蚕除沙,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蚕茧品质提高技巧
蚕喂豆浆。蚕进入4龄盛食期或到5龄的第3天时将新鲜的豆浆洒在鲜桑叶上饲喂能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饲喂方法:将50克黄豆粉加入到1公斤~50℃的温开水中,浸泡30分钟后将其制成豆浆,均匀喷洒在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及下午4时各添喂一次。
蚕室不可点蚊香。蚊香对蚕、蜜蜂等昆虫具有毒杀作用,所以在夏天不能在蚕室点蚊香驱蚊。
熟蚕快速上蔟。据试验,一匾500头熟蚕用手捉上蔟需7~8分钟,而利用塑料蚕网上蔟则仅需1分钟,且蚕体不
易受伤。具体方法:蚕有5%见熟时给其添食蜕皮激素(每张种使用波美40度蜕皮激素1支,掺冷开水2公斤,喷洒15~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使蚕吃净),以缩短蚕群的龄期,促使蚕老熟一致。上蔟前,先在蚕座上摊放一张塑料蚕网。半小时后,提起蚕网移至另一摊放塑料薄膜的蚕匾内,将蚕网翻过来,因薄膜光滑,只要稍稍抖动几下熟蚕便会脱落。熟蚕收集后,采取定量上蔟法:方格蔟每片156孔,可先数160头熟蚕放入碗内或勺内,以后每一方格蔟投放与预先数数量相当的1碗(勺)熟蚕。
适时上蔟采茧。蚕到5龄后通常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停止摄食,胸部开始透明,并排泄软粪,身体收缩,这时应该捉其上蔟。夏蚕及早秋、中秋蚕见有20~25%的熟蚕或者晚秋蚕只有25~30%的熟蚕时是上蔟的最适期。前者上蔟后5~6天即可采收,后者上蔟后需7~8天方可采收。
蚕种怎样催青
领回蚕种后,将蚕种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使胚子正常发育,具体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于蚕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温24℃,干湿差2-2.5℃,第5—10天要求室温27℃,干湿差1.5—2℃。当胚子发育到后期,发现有少量蚕卵呈青色小点时,立即把蚕种用黑布遮暗,约经过40小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遮暗黑布,把蚕种用白纸包好,卵面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饲养小蚕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即小蚕1—2龄利用尼龙薄膜上盖下垫,3龄蚕只盖不垫,给桑前15分钟揭去上盖的薄膜,给予换气,然后给桑。
小蚕期怎样选采适熟叶?
小蚕用叶标准一般以叶色为主,一龄蚕选择适熟偏嫩,叶色黄中带绿,自顶芽数下第3片叶,二龄选绿中带黄(淡绿色),顶芽下第4片叶。三龄采浓绿色成熟叶,顶芽下第5—6片叶或盲顶的三眼叶。
小蚕期各龄蚕的适宜温、湿度是多少?
1—2龄蚕期保持27—28℃,干湿差15℃;三龄26℃,干湿差2℃。
如何确认定桑次数及给桑量?
小蚕薄膜覆盖育,每昼夜给桑四次,给桑量的标准是一龄1.5—2层,二龄2-2.5层、三龄2.5~3层。此外,还应根据蚕儿的发育和上次残桑的多少灵活掌握给桑量。
怎样给桑?
每次给桑前先平整蚕座,使蚕儿分布均匀,然后给桑。
怎样除沙?
小蚕期除沙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一龄眠除一次,如蚕沙不厚最好不除,仅轻轻扩座,撒上焦糠即可。二龄起、眠各除一次,三龄起、中、眠各除一次。主要用网除法,即喂蚕前先在蚕座上撒一层焦糠或石灰粉隔沙,然后将蚕网平铺在蚕匾上,接着给叶,使蚕儿爬上网吃桑,即可进行除沙。
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什么?
根据蚕期的特点,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⑴改善环境抓好通风防闷。
⑵搭棚遮荫,防止热空气进入蚕室。
⑶蚕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饲。
⑷抓好桑园管理,保证5龄期桑叶的数量和质量,使蚕儿吃饱、吃好,防止蚕儿食下老硬叶、过嫩叶、营养不良叶和水分不足叶。
上蔟管理
熟蚕何时上蔟?
蚕儿5龄饷食后,经6-8天,食桑渐减,体色由青白色转为腊黄色,排软粪,随后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头抬高频频摆动寻找结茧位置,这时就要及时捉蚕或引蚕上蔟。
上蔟方法有哪几种?
上蔟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捉蚕上蔟(也叫人工拾取法),二是自动上蔟法。人工上蔟法是人工用手将熟蚕捉放到蚕蔟上。大蚕地面育可采用自动上法,即在盛熟期,将方格蔟平放在蚕座上,待熟蚕自动爬上来,如使用“登簇促进剂”,则上蔟效果更好。
怎样做好蔟中管理?
熟蚕背光性强,排泄粪尿量大,上蔟后吐丝结茧前,要保持蔟室光线稍暗均匀,避免熟蚕局部过密,上蔟后的第二天,当大多数熟蚕已经定位营茧,要将少数未找到位置而仍在蔟上爬游的蚕捉开另行上蔟,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蔟中保护的温度在25℃左右,干湿差3-4℃。如遇低温应适当加温排湿。
采茧
何时采茧?
熟蚕上蔟吐丝以后6天左右,当蚕已化蛹,体为棕黄色时是采茧的适期。
怎样采茧?
按上蔟顺序先上先采,采时先摘除死蚕烂茧,再采好茧、次茧、同宫、薄烂等分别存放出售,不得出售混合茧。
采茧后怎样处理?
采下的鲜茧应尽快出售,防止蚕茧堆积发热。采茧最好用箩筐,以利通风换气,尽量避免用编织袋或布袋(尤其是化肥袋)装茧。
桑蚕技术
1、养蚕过程全面贯彻蚕病综合防治制度:
(1)在养蚕前后,所有养蚕房屋和用具全面清洁和消毒,周围环境及受病原物污染的场所、水源要定期消毒,设法消灭传染来源;(2)准备充足的养蚕房屋和用具,合理安排养蚕批次,使养蚕结束后有充分的消毒时间,防止连续传染发病;(3)勤除蚕粪,保持蚕座清洁卫生,及时淘汰清除病蚕、死蚕,及时隔离;(4)蚕粪和病死蚕集中处理,防止蚕病传播扩大;养成入蚕室换鞋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带进室外的病原物污染蚕座、桑叶;(5)桑园不能施用蚕粪,用专用的并经过消毒的叶箩采装桑叶,注意桑园治虫,防止桑叶受污染,保证桑叶的洁净;(6)饲养合格蚕种,防止蚕种带病和受污染;(7)防止低温、焖热诱发病毒病,防止湿度大滋生僵病,防止蚕体创伤感染败血病、脓病。
2、实行小蚕共育。在蚕室、用具设备和小蚕专用桑园具备的前提下,由养蚕能手集中统一饲育小蚕,育出健壮、无病、发育齐一的壮蚕,4龄起蚕(或3龄蚕)分发到各农户饲养。
3、促进蚕种孵化齐一。蚕种催青,前期(出库后1-4天)用24℃、自然光照;后期用26℃-27℃,相对湿度85%-90%,每天增加人工光照6小时,部分点青后遮黑促发育齐一。
4、给予适宜的温湿度,良桑饱食,控制日眠,促进眠起整齐。要求在早上9:00前收蚁完毕,2龄及3龄饷食在14:00-16:00;小蚕期用薄膜履盖育,室温为26-27℃,相对温度85%左右;选择适熟洁净的桑叶精心饲养;注意扩座和分匾,均匀给叶,使蚕饱食,达到整齐体壮。
5、大蚕期可采用地面育、简易蚕台育、活动蚕台育,喂足桑叶,注意扩座,避免蚕头过密,注意蚕室通风换气。
6、使用方格蔟营茧,熟蚕阶段适时上蔟,及时清除蔟室蚕粪和蚕尿,注意蔟室通风排湿,要求蔟室环境干燥,化蛹后采茧卖茧,保证蚕茧质量。
桑蚕苗期如何防治病虫害?
苗期病虫害较多,应加强防治。发现少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喷药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农用链霉素300—500PPM或粉锈宁1000倍等,防虫害可用80%敌敌畏或敌敌畏和乐果混合剂1000—1500倍液喷杀。
大蚕期如何防病?
大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必须做到:
⑴坚持“三冼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要洗手、切叶给叶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蚕室、贮叶室要换鞋。
⑵大蚕小蚕不同室混养,蚕具不能混用,定时对蚕体、蚕座、蚕室和蚕具进行消毒。
⑶及时淘汰病弱小蚕,并集中烧毁或撒石灰深埋。
⑷注意农药安全使用,防止农药废气中毒。
⑸良桑饱食,不喂虫口叶、泥沙叶及变质发酵叶。
⑹坚持使用防病药物进行蚕体消毒或添食。
怎样做好小蚕期的防病工作?
小蚕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很弱,特别是对软化病的抵抗力更弱,因此必须重视小蚕期的消毒防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
⑵大蚕小蚕不能混养,蚕具不能混用。
⑶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散的饲养方法。
⑷做好蚕体蚕痤消毒,每龄饷食前撒防僵粉或小蚕防病第一号,隔天撒新鲜石灰粉,同时注意拣出小蚕和淘汰迟眠蚕。三龄饷食初及第3曰添食抗菌素药物各一次。夏蚕3龄盛食期添食一次倍的灭蚕蝇等,以确保小蚕无病,健壮发育。
蚕病防治方法之蚕座消毒
养蚕过程中预防蚕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污染蚕座的传染源,主要来自蚕座内患病蚕的排泄物、消化液或体液。此外,室外病原随养蚕用具或饲养员携带入室,或随空气流动,使带病原的尘埃浮游而沉落在蚕座上。所以,定期进行蚕座消毒能起到及时杀灭病原的作用,预防蚕病的发生。目前生产上使用最普通的蚕座消毒药剂有新鲜石灰粉和防病1号等。新鲜石灰粉是养蚕生产中应用最广、最经济而有效的蚕座消毒剂,用它来进行蚕座消毒有两个作用,一是病蚕粪便、体液、消化液与石灰液及石灰接触后,可杀死表面的病原,二是可以起到隔离病蚕,防止蚕座感染和干燥蚕座,抑制病菌繁殖的作用。一般从第3龄开始每日使用一次。若蚕病发生多时,首先严格拾除病小蚕,适当增加使用次数。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技术简介
蚕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方法是围绕消毒和清洁饲育,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等方面,把防病与饲育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取得实效。
二、技术要点
(一)消毒
1、养蚕前的消毒:对蚕室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彻底清理。消毒药剂可用毒消散、优氯净烟剂或用2%甲醛、1%的有效氯水剂喷洒,密闭24小时以上通风。蚕匾、线网等适宜蒸汽消毒的应入灶蒸消,温度达100℃后保持30分钟以上,再出灶晒干备用;竹竿、蚕架等要在消毒池内用含有效氯1.0%的漂白粉液浸泡20分钟以上,湿润状态进入蚕室晾干;其它用具要洗涤后用日光曝晒数次。
2、蚕期的消毒:(1)蚕体蚕座消毒。起蚕和发病初期是防治重点时期,用防病一号、优氯净、新鲜石灰粉混合剂,优氯净烟剂(给叶前熏1小时后开窗通风)等可用预防病毒病、真菌病和细菌病,也可减少微粒子病的蚕座传染机会。(2)隔离弱小蚕。各种传染性蚕病均可使蚕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发育不齐等症状,病蚕的排泄物、血液往往存在大量病原,成为蚕座传染的主要来源,故淘汰弱小蚕可有效控制蚕病的传播。(3)建立卫生防病制度,控制病原传播。①未经消毒的蚕具不准进入蚕室。采运桑叶用具严格分开。②除沙用塑料布垫地隔离蚕沙。除沙后换下的蚕网要消毒后再用。③进入蚕室要换鞋,蚕室门口放消毒药品对鞋底消毒。进贮桑室要换鞋。④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⑤蚕室、贮桑室地面每日用漂白粉液(含有效氯1.0%)消毒一次。⑥淘汰蚕密闭处理,蚕沙入土坑沤制,防扩散。
3、回山消毒:蚕期结束后,对蚕沙、烂茧、旧蔟具等无使用价值的废物,烧毁或堆沤处理,有价值的用具要经初消→清洗→复消程序,确保清洁无病原。对蚕室、贮桑室、蔟室等环境同蚕前一样,认真洗消。
三、加强饲育管理
1、选用抗病力强的蚕品种。目前已育成有抗氯、抗脓核病等特殊品种,也可根据各地气候、地理条件、常见病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选用适宜的蚕品种。
2、合理的养蚕布局。错开不同农作物的种、收季节,合理安排养蚕布局,避免蚕期重叠,保证蚕期人力、物力的投入,可有效保障养蚕丰收。
3、管好桑园,及时治虫。提高叶质有利于提高蚕体质,减少病虫危害,减少野外患病昆虫对蚕的传染。
4、根据蚕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饲育管理。适宜的温湿度标准为:1~2龄用27℃±1℃,干湿差1℃左右;3龄26℃±1℃,干湿差1.5±1℃左右;大蚕用25~24℃,干湿差2℃左右。用适熟叶,勤除沙,定时通风换气,饱食就眠,适时饷食,操作轻快,保护蚕体,尽力避免给湿叶、萎凋叶。
注意事项
1、为防止微粒子病的传播,杜绝使用超毒不合格种,尽量使用无毒批蚕种,购种渠道要正规,要签订质量保证合同。
2、发现细菌病要及时添食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其它疾病如真菌病、病毒病一旦发生要密切关注,及时拾出病蚕、蚕座逐日消毒,直至控制病情。
3、易发生农药中毒和氟化物中毒的地区,应进行喂叶试验,分析原因,不用污染叶,远离污染源,或试用石灰水清洗桑叶。大面积出现问题,应依靠农技部门解决。
4、综合防治的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对待,科学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养蚕丰收。
疾病预防
脓病多发生于春季蚕期的5、6、7月份,秋季蚕期的9、10月份。进入5月份以后,我区大部分蚕区的气温偏高,细菌活动活跃,加上此时春蚕已丈多连续饲养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此时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饲养操作不当,剜往往爆发脓病。秋季蚕期脓病的发生除以上因素外,叶质不良也是诱发脓病的重要原因。
脓病的防治要点:
1 合理安排养蚕批次,预留充足捎毒时同。 一年多次养蚕,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断地饲养,蚕室蚕具连续使用,每期蚕结束后没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时问,给病毒的残留和积累刨造了条件,脓病便有了随时发生的可能。解决办法,一是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将两个相邻蚕期之间至少留出一周的间隙,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蚕室、蚕具的洗刷消毒,彻底杀灭上期蚕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减少养蚕批次时,可建立小蚕专用蚕房,实行小蚕共育。
2 严格消毒,杀灭病原。消灭病原是防治桑蚕脓病的根本措施。养蚕前,要根据蚕室结构、蚕具种类,做好充分的清洁工作,再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发生过脓病的蚕室,除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外,墙壁、天面再用新鲜的石灰浆涂刷,对预防脓病有较好的效果。养蚕中要对蚕室地面、贮桑窒、走廊及蚕室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同时小蚕可选用“小蚕防病一号” ,大蚕可选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养蚕后,对蔟中的死蚕应先拣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浆 福尔马林等)中,浸泡过夜后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茧后就地清洁消毒,妥善处理好蚕沙,以防病原扩散。
3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厢离病、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蚕感染病毒后,发育迟缓,不仅养蚕技术处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将病传染给健康蚕 因此在生产上凡是发育迟缓的小蚕,都应用分批提青的办法,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发现患病个体,必须立即拣出,坚决淘汰,以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蚕座内有病死蚕,应小心拣出,防止尸体流出脓液四处污染,并立即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此外,严格禁止大小蚕同室共育或混育。
4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脓病的传染和危害程度,与蚕的体质有关。养蚕过程中,要根据蚕的生理特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是适时扩座,保证每条蚕有3倍体积左右的活动空间,防止蚕头过密。二是良桑饱食,喂给肥培管理好的适熟桑叶,不喂偏老、偏嫩、发热、发酵、泥沙及病虫污染的叶。三是做好脶起处理,使蚕群体发有齐一,以增强蚕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精心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5 添食抗菌素,减少细菌对脓病感染的坍同促进作用。添食氯霉素、蚕病清等抗菌素,不仅对细菌病有预防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脓病发生的效果。
6 注意催青保护,防止蚕种被二次污染。蚕种在出库提酸时,已经将附在蚕种表面的病原杀灭。如果发种的环节复杂或催青的环境不良,蚕种极易发生二次污染。解决的办法是蚕种领回后,用2 福尔马林或0.5 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置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7 饲养抗病力强的品种。不同的蚕品种对脓病的抵抗力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综合考虑选择抗病力、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8 加强桑目的肥培管理,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桑园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对增强蚕的体质,减少蚕病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桑园要适时喷药杀虫,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9 要防蚊虫叮咬。
药用价值
蚕
释名 自死乾名白僵蚕。
气味 咸、辛、平、无毒。
主治
1、小儿惊风。用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各一钱,微泡为
末。每服三分至半钱,以姜汤调灌。甚效。
2、风痰喘嗽,夜不能卧。用白僵蚕(炒过,研细)、好茶末各一两,
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临睡时开水泡服。
3、喉风喉痹。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服
一钱,自然姜汁调灌,吐出顽痰,即效。小儿服,则加少许薄荷、生姜
同调。又方:上方加白梅肉和成丸子棉裹含咽。又方:用白僵蚕(炒)
半两、生甘草一钱,共研为末,姜汁调服,涎出立愈。又方:用白僵蚕
二十枚、乳香一分,共捣研为末,每取一钱烧烟。熏入喉中,涎出即愈。
4、偏正头风,夹头风,两穴太阳痛。用白僵蚕为末,葱茶调服一匙。
又方:用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临卧时茶送下。一天服
二次。
5、突然头痛。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6、风虫牙痛。用白僵蚕(炒)、蚕蜕纸(烧),等分为末擦痛处,等
一会,用盐汤嗽口。
7、疟疾不止。用白僵蚕(直者)一个,切作七段,棉裹为丸,朱砂为
衣。一次服,桃李枝七寸,煎汤送下。
8、腹内龟病。人间龟病不堪言,肚里生成硬似砖,自死僵蚕白马尿,
不过时刻软如棉。极效。
9、脸上黑斑。用白僵蚕末,水调涂搽。
10、隐疹风疮。用白僵蚕焙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
11、丹毒(从背上、两胁发起)。用白僵蚕十多枚和慎火草捣涂。
12、小儿口疮(口中通白)。用白僵蚕炒黄,拭去黄肉毛,研为末,调
蜜敷涂。立效。
13、小儿鳞体(皮肤如蛇皮鳞甲之状,亦称胎垢工蛇体)。用白僵蚕,
去嘴,研为末,煎汤洗浴。方中亦可加蛇蜕。
14、项上瘰疬。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五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5、刀斧伤。用白僵蚕炒黄,研末,敷涂。
16、乳汁不通。用白僵蚕末二钱,酒送服。过一会,再服芝麻茶一碗,
即通。
17、崩中下血。用白僵蚕、衣中白鱼,等分为末,水冲服。一天服二次。
19、大小便血,淋沥疼痛。用茧、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
并炒,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0、妇血崩。治方同上。
21、开展谋高分子。用蚕蜕烧灰三钱,加轻粉、乳得少许,先以温浆水
洗净患处,再敷药末。
22、吐血不止。用蚕蜕纸烧存性,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实大,放口中含
化咽津。
23、小便涩痛或通。用蚕蜕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4、妇妇断产。用蚕蜕纸一尺,烧为末,酒送服,终身不产。
食用价值:白僵蚕蛹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价值和蝇蛹相当,可炒、炸食用。
老少皆宜,味美佳品。养生之良方
蚕砂: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性味甘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
【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
【用法用量】 3~8钱,包煎;外用装布袋蒸热熨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袪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袪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
参考
关于“蚕”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