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孔综合征
A+医学百科 >> 四边孔综合征 |
四边孔综合征(quadrilateral space syndrome)即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继发于肩部外伤或继发于上肢过度运动后。
1980年,Cahill首先描述了四边孔综合征。1983年,Cahill等报道了18例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良好的手术效果。
目录 |
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组成四边孔的肌肉均受牵拉,从三个向对四边产生挤压而致本症发生。
(二)发病机制
四边孔是小圆肌、大圆肌、三头肌和肱骨外科颈内侧缘组成的解剖间隙。大小圆肌之间有一层筋膜组织,腋神经从后侧束发出后即斜向后行,贴四边孔上缘穿过该孔后沿三角肌深层继续向外、向前行走,支配肩臂外侧皮肤感觉的皮支穿出肌肉进入皮下。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的背面及冈下筋膜,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使肱骨内收内旋。小圆肌起于肩胛骨腋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使肱骨内收和外旋。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粗隆,与其他两头合并后止于尺骨鹰嘴。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这3块肌肉均受到牵拉,从上方、下方及内侧对四边孔产生压迫。
四边孔综合征的症状
1.症状 主要发生在优势肢体,也可以发生于双侧肢体。开始是上肢的间隙性疼痛和麻木,播散到上臂、前臂和手。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一些病例有夜间疼痛史,大多数病例的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外伤是常见原因。Johnson认为,在腋后注射药物可能造成腋神经损伤。Cormier和Redier各报道1例棒球投球手患本病,主要表现是进行性肩痛,疼痛不固定在肩前,其中1例向臂部和手部放射,患肢外展、外旋时症状均有加重。
2.体征 神经学检查常常无异常发现。三角肌可能有萎缩,其他肌肉均正常。肩外展可能受限,或外展力量下降。肩外侧和臂外侧感觉迟钝或消失。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一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区,压痛区可能偏向该孔的外侧。将患肢置外展外旋位1min,可诱发出现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体检结果,即:四边孔处的局限压痛,肩外侧的麻木以及肩外展无力或受限。电生理检查,可发现三角肌有失神经支配电位,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四边孔综合征的诊断
四边孔综合征的检查化验
1.电生理检查 可发现三角肌有失神经支配电位,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血管造影 通过旋肱后动脉显影的情况,来了解腋神经是否受压。
四边孔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包括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用类固醇药物局部封闭、体育疗法等。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选择平行肩胛冈的切口,至肩峰下沿肱骨后向下切口呈“一”字形,暴露大、小圆肌和三头肌长头。切开三角肌下缘的筋膜,并切断该肌在肩胛冈上的起点,充分暴露四边孔。于小圆肌起点处将其切断,切断孔内的斜行纤维束和筋膜组织,进入四边孔,然后认清神经血管束,小心保护并追踪解剖,注意切勿损伤伴行静脉,以免出血而使鉴别神经血管束困难。用手指通过四边孔,切断全部限制和阻挡手指的纤维束。如四边孔减压完全,在肩外展外旋位时仍可扪及旋肱后动脉搏动。
(二)预后
预后尚可。
参看
关于“四边孔综合征”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