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痧

在2011年6月22日 (三) 01:55由行医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新修订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冷痧,病证名。因伤于寒邪所致的痧证。《痧证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冱,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又或寒凉败脾,食痰内滞;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又如暑天行路,骤饮冰浆,酷日操劳,多啖生冷”均易发病。证见呕泻、腹痛面白唇青,汗出肢冷,甚则畜血唾血,寒偪热溢,阴极似阳,或为盘肠、吊脚等痧症。治当温通脾胃,并用刮痧、放痧之法。参见阴痧条。

关于“冷痧”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