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丸
对
龙骨丸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龙骨丸]]== 【处方】 白龙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黎勒]]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当归]]15克(锉,微炒)[[木香]]7.5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固涩[[止痢]],[[清热燥湿]]。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腻]]罩黄。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下,日三四服。 【备注】 方中白龙骨收敛固涩为君;[[诃子]]、[[枯矾]]、胡粉[[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臣;干姜温中[[止血]],木香调气导滞,当归和血止痛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涩止痢,又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铅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龙骨丸== 【别名】 [[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 [[龙骨]]15克 黄连15克(去须,微炒)[[白石脂]]15克 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炮裂,锉)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 【功效与作用】 固涩止痢。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下,日三四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奇效良方]]》卷四十五:龙骨丸== 【处方】 龙骨 [[柏子仁]] [[防风]] [[干地黄]] [[甘草]]各1.5克 [[禹余粮]] [[白石英]] [[白茯苓]] [[桂心]] [[黄耆]]各2.1克 [[五味子]] [[羌活]] [[附子]] [[人参]]各1.8克 [[山茱萸]] [[玄参]] 芎藭各1.2克 [[磁石]] [[杜仲]] 干姜各2.4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恍恍,气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 《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圣惠》卷七十二:龙骨丸== 【处方】 龙骨2两(烧过),[[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椒红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细散,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妇人[[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七十三:龙骨丸== 【处方】 龙骨1两,[[乌贼鱼]]骨3分(烧灰),[[白芍药]]半两,[[侧柏]]2两(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妇人[[崩中]]下[[五色]],久不止者;[[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龙骨丸== 【处方】 龙骨半两,[[雄黄]]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朱砂]]1分(细研),[[蜗牛]]20枚(炒令微黄),[[橡实]]半两,[[牛黄]]1钱(细研),白土1钱,[[青黛]]1分,诃黎勒1分(煨,用皮)。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用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小儿疳痢]],日夜度数不常,肌体羸瘦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六:龙骨丸== 【处方】 龙骨、干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冷痢]],纯下白如[[鼻涕]];[[伤寒]]后[[脏腑]]虚冷,[[下痢]]白脓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10丸,日3次。 【摘录】 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葛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千金》卷三:龙骨丸== 【处方】 龙骨4两,干姜2两,甘草2两,桂心2两(一方用人参3两,[[地黄]]3两)。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产后虚冷下血,及谷下昼夜无数;兼治产后恶露不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暖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经]]》言:龙骨治[[泄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兼干姜、桂心温散[[寒结]];甘草专和[[胃气]],为冷痢之专药;姜、桂[[辛散]],不须复用向导也。 【摘录】 《千金》卷三 ==《千金》卷十五:龙骨丸== 【处方】 龙骨30铢,当归30铢,[[龙胆]]30铢,附子30铢,干姜30铢,黄连30铢,[[羚羊角]]30铢,[[赤石脂]]1两半,[[矾石]]1两半,[[犀角]]18铢,甘草18铢,熟艾18铢。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效与作用】 [[血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服]],日3次。加至20丸。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治[[久痢]]滑[[脱证]]。本属热盛,因痢久正虚,虚能受热,故假姜、附、熟艾鼓舞;犀角、[[羚羊]]、龙胆、黄连以散本病之热;龙骨、矾石、石脂以固痢久之脱;当归、甘草以和血气之伤也。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龙骨丸== 【处方】 龙骨4分,恒山8分,附子3分,大黄8分。 【制法】 上药各治,用[[鸡子]]为丸,如[[大豆]]大。 【功效与作用】 三十年[[疟疾]]。 【用法用量】 发前服7丸,临发服7丸。 【注意】 忌生葱、生菜、[[猪肉]]等。 【摘录】 《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 ==《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龙骨丸== 【处方】 干姜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龙骨4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产后虚冷下血,及水谷下痢,昼夜无数,兼疗[[恶露不绝]]。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日3次。 【摘录】 《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 ==《千金》卷二十:龙骨丸== 【处方】 龙骨5分,柏子仁5分,甘草5分,防风5分,干地黄5分,桂心7分,禹余粮7分,黄耆7分,[[茯苓]]7分,白石英7分,人参6分,附子6分,羌活6分,五味子6分,玄参4分,芎藭4分,山茱萸4分,磁石8分,杜仲8分,干姜8分。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目巟)(目巟),气不足,骨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加至40丸。 【摘录】 《千金》卷二十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经心录》:龙骨丸== 【处方】 龙骨2两,[[阿胶]](炙)2两,赤石脂2两,[[牡蛎]]2两,干地黄2两,当归2两,甘草2两,[[蒲黄]]3两。 【制法】 上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妇人[[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日3次。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经心录》 ==《圣惠》卷五十九:龙骨丸== 【处方】 龙骨3分,[[地榆]]1两(锉),赤石脂3分,[[没石]]子3分,[[艾叶]]3分(微炒),黄柏3分(微炙,锉),橡实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芎藭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久[[赤白痢]]不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七十二:龙骨丸== 【处方】 龙骨3两,禹余粮2两(烧醋淬7遍),[[紫石英]]3两(细研,[[水飞]]过),人参2两(去芦头),桂心2两,[[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桑寄生]]3两,[[石斛]]3两(去根,锉),[[泽泻]]3两,当归3两(锉,微炒),杜仲2两(去粗皮,炙微黄,锉),[[远志]]2两(去心),[[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干姜3两(炮裂,锉),牡蛎粉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妇人[[劳损]],[[月水不断]],[[五脏气]]虚,肉色黄瘦,[[血竭]]暂止,少日复发,不耐动摇,小劳辄剧及久疾失治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渐加至50丸。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龙骨丸== 【处方】 龙骨1两(烧醋淬3-5度),白矾灰半两,[[铅丹]](炒黑)1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久患[[滑泄]]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腊[[茶]]清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龙骨丸== 【处方】 龙骨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远志(去心)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柏子仁(别捣)1两,犀角(镑)1两,生干地黄(焙)1两,牡蛎1两半(烧,研如粉)。 【制法】 上药除柏子仁外,捣罗为末,同拌匀,加煮枣肉2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阳气]][[内郁]],[[肝气]]不治,[[少气]][[善怒]],视听昏塞,煎迫[[厥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龙骨丸== 【别名】 龙蛎丸 【处方】 龙骨半两,牡蛎半两。 【功效与作用】 [[肾虚]][[白浊]],[[赤浊]]。 【用法用量】 龙蛎丸(《[[医学入门]]》卷七)。 服时看药效如何,更加茯苓半两,远志半两尤佳。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 ==《[[魏氏家藏方]]》卷四:龙骨丸== 【处方】 [[糯米]]饭(晒干)4两,赤石脂(炒令焦黄)2两,龙骨(煅,别研)2两,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焙干。 【功效与作用】 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云歧子脉决》:龙骨丸== 【处方】 龙骨2两,[[苦楝子]]2两。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失精]],[[脉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云歧子脉决》 ==《普济方》卷三二一:龙骨丸== 【处方】 黄连(慢火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当归半两(酒浸,焙干),赤石脂(醋煅7次),阿胶2钱半(炮,蛤粉炒)。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名“龙骨丸”,但方中无龙骨,疑脱。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二一 ==《[[医家心法]]》:龙骨丸== 【处方】 龙骨(煅)2两2钱,[[苁蓉]](酒洗,去鳞膜)2两2钱,[[补骨脂]](盐水炒)2两2钱,二[[蚕砂]]2两2钱,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肾气]]不足,不能上交[[心火]]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摘录】 《医家心法》 ==《女科秘要》卷三:龙骨丸== 【处方】 龙骨1钱,[[海螵蛸]]1钱,[[生地]]1钱,牡蛎8分,川归8分,[[白芍]]8分,[[川芎]]8分,[[黄芩]]8分,白茯苓8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与作用】 [[经来臭如腐肉]]。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女科秘要》卷三 ==《圣惠》卷九十三:龙骨丸== 【处方】 白龙骨1分,胡粉3钱(炒微黄),黄连1分(去须,微炒),黄柏1分(微炙,锉),诃黎勒1分(煨,用皮),白矾半两(烧令汁尽),干姜半两(锉,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木香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与作用】 小儿久赤白痢不止,腹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魏氏家藏方》卷十:龙骨丸== 【处方】 禹余粮石2两(火煅通红,醋淬7次,别研细,取1两净),乌鱼骨(煅灰存性)半两,鹿茸(爁去毛,切片酥炙)1两,白龙骨(煅)1两,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7-8钱亦得)。 【制法】 上为细末,[[粟米]]粉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固[[养血]]脉,[[温下]]元,止崩带,暖[[子脏]]。主妇人血气[[虚寒]],[[营卫]]不调,冲任[[经虚]],即[[血脉]]不禁而血滑[[崩漏]]者,或坠胎下漏。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晚食前温酒或淡醋汤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龙骨丸== 【别名】 螺皮丸、龙骨皮丸 【处方】 龙骨1两,螺皮(炙令焦)1两,黄耆(锉)3分,当归(切,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干姜(炮)3分,熟艾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五痔]]连年不止,兼[[痔漏]]者。 【用法用量】 螺皮丸(原书同卷)、龙骨皮丸、(《普济方》卷二九八)。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龙骨丸== 【处方】 龙骨半两,甘草(炙)半两,赤石脂半两,[[乌梅]]肉(炒)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黄连(去须)3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产后日[[久泄]]泻,倦怠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龙骨丸== 【处方】 白龙骨1分,白石脂1两半,鸡屎矾(烧灰)1两,黄连(去须)1两,胡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阿胶(炙燥)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豆大。 【功效与作用】 小儿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龙骨丸== 【别名】 益无丸 【处方】 龙骨、远志(去心)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养[[精气]],益[[元阳]]。主 【用法用量】 益无丸(《普济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杨氏家藏方]]》卷九:龙骨丸== 【处方】 牡蛎(煅为粉)半两,熟干地黄(洗,焙)半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干)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龙骨(五色者)2钱半,[[肉桂]](去粗皮)2钱半,白石脂2钱半,五味子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圣惠》卷五十九:龙骨丸== 【处方】 龙骨3分,艾叶1两(微炒),赤石脂3分,白矾3两(烧令汁尽),黄连3分(去须,微炒),当归3分(锉碎,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水谷痢]],日夜数行,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普济方》卷四十:龙骨丸== 【处方】 龙骨1两,艾叶(炒)1两,[[鳖头]]骨2枚(涂酥炙令焦黄,研)。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诸[[痢疾]][[脱肛]],久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名龙骨丸,据[[剂型]],当作“[[龙骨散]]”。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 ==《圣惠》卷九十三:龙骨丸== 【别名】 香连丸、[[香连]]煎 【处方】 龙骨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白石脂半两,白矾半两(烧令汁尽),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效与作用】 小儿冷热不调,时有[[洞泄]],下痢不止;[[小儿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 【用法用量】 香连丸(《局方》卷十)、香连煎(《鸡峰》卷二十四)。《[[幼幼新书]]》引《[[万全]]方》有木香半两。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中药方专题模板}} <seo title="龙骨丸_龙骨丸的作用_龙骨丸说明书_龙骨丸的功效_中药龙骨丸配方_A+医学百科" metak="龙骨丸,龙骨丸的作用,中药龙骨丸,龙骨丸说明书,龙骨丸配方,龙骨丸功效,中药,方剂" metad="龙骨丸条目介绍中药龙骨丸的功效与作用,龙骨丸的配方制法,龙骨丸的用法用量等。目录 “龙骨丸”在《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龙骨丸”在《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龙骨丸”在《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龙骨..." />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中药方专题模板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龙骨丸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