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养
对
饮食调养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饮食调养'''(dietetic care),根据[[中医学]]理论指导人们合理摄食,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养生方法。 中国古代已积累许多有关[[饮食调养]]的经验,据《[[中国医籍考]]》记载有专门著作40多种,但大多亡佚。现存较重要的著作有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托名[[李杲]]([[李东垣]])著、[[李时珍]]补辑的《[[食物本草]]》等。此外,[[养生]]类书和其他类书中对饮食调养也多有涉及,如宋代苏轼的《东坡养生集》、元代[[汪汝懋]]的《[[山居四要]]》、清代[[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及一些[[本草]]类、[[医案]]类、[[医话]]类等。 ==原则== 中医学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补泄滑涩、[[润燥]]升降等性质,因而根据人体状况取舍食物,是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如体胖者宜粗、宜蔬、宜少,忌精、忌厚;体弱者宜补、宜精。体偏寒者宜多进[[温热]]性食品而忌过食寒凉诸物;气血热实,易生疮[[疖]]者,宜食寒凉滑润食品而忌食辛热燥涩食物。儿童正当成长发育,食肥饮甘以助其生,但忌性质过烈、过于黏腻之物。妇女[[经期]]忌食大凉、[[大热]]、大腻之物,宜食平和之品。 从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来说,其总的原则是饮食以减其偏盛而助体内阴阳之平衡。地居温湿环境,宜食稍辛凉、辛燥之品,忌收敛、黏滞;地处高寒,宜食厚味温热,忌过用寒凉。春季宜选食助生发之气者;冬季宜食甘[[温补]]益忌过用寒凉;夏季宜清淡为主;秋季宜爽滑平和。 ==内容== 饮食调养的主要内容包括食性、[[食养]]、食节、[[食疗]]及[[饮食禁忌]]等。 中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归经]]、[[升降浮沉]]等不同特点。这与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季节、颜色等不同也有关。如生于南方者性多温热,生于北方者性多寒凉,生于高岗、阳光充足者性多温热,生于低洼背阴处者性多[[阴寒]]。生于夏季者性多温,生于冬季者性多凉。黑色多能助肾,黄色多可补脾,红色常能[[养血]],白色常能益肺等,但也不是绝对的,还与其本身特点有关。如食物的[[五味]]各有所入,甘多入脾、苦多入心等。花多升发而子多降下。依据以脏补脏的理论,动物的心能补人心,脑可补脑等。 饮食可以益人也可害人,饮食物之[[性味]]与人体所需相合则益人。如盛夏[[多汗]]而喜饮,[[绿豆]]能解暑毒。老人[[肾气]]衰、[[脑髓]]减,故应食[[补肾]]健脑之品。[[温病]]初愈[[津液]]被伤,应选甘凉或甘平而能滋养津液者为好。产妇气血大虚,亟待恢复,以进食补益气血者为佳等。(见食养) 饮食不仅果腹,还可疗疾去病。如[[山楂]]消[[肉积]],甲鱼、[[鳗鲡鱼]]可助治疗[[虚劳]][[劳瘵]],[[蜂蜜]]可治便燥,[[茶叶]]可辟[[瘴气]]等。病人用药期间需注意与食物的相和相反,注意不因饮食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如服用[[发散]]药时,应忌进食收敛性食物;服用[[清热泻火]]药时忌进食辛辣、油腻、火烤食品。此外,注意利用饮食以帮助发挥药力,如用[[桂枝汤]]治太阳[[表证]],宜进食热稀粥以助药力。(见食疗)饮食调养应合理而有节制。一日三餐、一年四季、老幼强弱、妇女[[怀孕]]胎产,以及体质之偏盛偏衰,均有合理进食的问题。如老幼宜少吃多餐;[[妊娠]]初期[[恶阻]]明显,因挑食而所食不多,中后期饮食渐转正常,不能恣意过食,也不能刻意节食,要能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因过食而致[[难产]]。 [[分类:中医]]
返回到
饮食调养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