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农药中毒
对
预防医学/农药中毒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农药(pesticide)的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用途广泛,其中以杀虫剂品种最多,用量最大。我国目前杀虫剂用量居前四位的为有机磷、有机氯、[[杀虫脒]]及[[氨基甲酸酯]]类。 各种农药[[毒性]]相差悬殊。农药[[中毒]]是中毒和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急性生活性中毒为多,主要是由于误服或[[自杀]],不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滥用农药引起。生产作业[[环境污染]]所致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农药厂生产的包装工和农村施用农药人员。在田间喷洒农药或配药及检修施药工具时,[[皮肤]]易被农药污染,均容易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发生[[急性中毒]]。 == 一、[[有机磷农药]]== 过去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organophorsphorouspesticide)绝大多数为杀虫剂,如常用的[[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近几年来已先后合成杀菌剂、杀鼠剂等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其结构通式如下: {{图片|gukw8szv.jpg|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其结构通式}} 式中R1、R2多为[[甲氧基]](CH3O-)或[[乙氧基]](C2H5O-);Z为氧(O)或硫(S)原子:X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他[[取代基]]团。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磷]][[化合物]]。 === (一)理化特性=== 有机磷农药我为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具有[[大蒜]]臭味。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及动植物油,对光、热、氧均较稳定,遇碱易分解破坏,敌百虫例外,敌百虫为白色结晶,能溶于水,遇碱可转变为毒性较大的敌敌畏。 === (二)毒理===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引起。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在体内分布于各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脑内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体内的有机磷首先经过氧化和水解两种方式[[生物转化]];氧化使毒性增强,如对[[硫磷]]在肝脏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为毒性较大的对氧磷;水解可使毒性降低,对硫磷在氧化的同时,被[[磷酸酯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其次,经氧化和水解后的[[代谢]]产物,部分再经[[葡萄糖醛酸]]与[[硫酸]]结合反应而随尿排出;部分[[水解产物]]对硝基酚或对硝基[[甲酚]]等直接经尿排出,而不需经结合反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作用,积聚的乙酰胆碱对[[胆碱]]有神经有两种作用: 1.[[毒蕈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与毒蕈碱型[[受体]]结合,产生[[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效应,表现为[[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壁收缩,[[瞳孔]]插约肌和[[睫状肌]]收缩,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分泌增多。 2.[[烟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在交感、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极后膜上烟碱型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终极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效应。这种效应与烟碱相似,称烟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破坏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引起中枢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大量积聚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引起[[昏迷]]等[[症状]]。 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两种形式。一种结合不稳固,如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等,部分可以水解复能;另一种形式结全稳固,如三甲苯磷、敌百虫、敌敌畏、对溴磷、马拉硫磷等,使被抑制的胆碱酶不能再复能,可谓胆碱酯酶老化。 胆碱酯酶不能复能,可以引起迟发影响,如引起[[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的[[轴索]]变性,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 (三)[[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可分三类: (1)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即可出现,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增多,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病情加重时出现全身紧束感,言语不清,[[胸部]]、[[上肢]]、面[[颈部]]以至全身[[肌束震颤]],胸部压迫感,心跳频数,[[血压升高]],严重时[[呼吸]][[麻痹]]。 (3)中枢神经症状:头昏、[[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重症病例出现昏迷、[[抽搐]],往往因[[呼吸中枢]]或[[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4)迟发性[[神经病]]:一般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8天~14天,出现[[感觉障碍]],继而发生[[下肢]][[无力]],直至下肢远端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累及上肢,多为双侧。 2.慢性中毒 多见于农药厂工人。突出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症候群与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有的有机磷农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及[[接触性皮炎]]。 === (四)诊断及诊断标准=== 急性中毒根据时间大量有机磷[[接触史]],临床表现,结合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职业性中毒参考作业环境与皮肤污染检测,尿代谢产物测定,食品污染所致中毒参考剩余食品或[[洗胃]]液检测及人群[[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1.观察对象 有轻度毒蕈碱样、烟碱样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不低于70%者;或无明显中毒临床表现,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前705以下者。 2.急性轻度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的有机磷农药后,在24小时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等症状,瞳孔可能缩小。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50%~70%。 3.急性中度中毒 除较重的上述症状外,还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腹泻、[[步态蹒跚]]、意识清楚或模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30%~50%。 4.急性重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1)肺水肿;(2)昏迷;(3)呼吸麻痹;(4)[[脑水肿]]。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30%以下。 5.迟发性神经病 在急性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有的病例可出现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原性损害。 == 二、其他农药== 除有机磷农药外,其他常用农药举例见表3-1。 == 三、预防控制== === (一)预防农药污染与中毒=== 我国农药中毒高发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落后,保管不严、配制不当、任意滥用、操作不善、防护不良。因此,预防的重点是: 1. 2.严格实施农药安全使用规程 (1)配药、拌种要有专用工具和容器,配制浓度确当,防止污染环境; (2)喷药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喷药工具有专人保管和维修,防止堵塞、渗漏; (3)合理使用农药。剧毒农药不得用于[[成熟期]]的食用作物及果树治虫。食用作物或果树使用农药应严格规定使用期限。严禁滥用农药; 3.农药实行专业管理和严格保管,防止滥用; 4.加强个人防护与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 === (二)接触人群中毒[[筛检]]=== 1.对农药中毒[[高危人群]],如农药厂农药出料、包装工,检修工;农忙季节农药配制、施药人员,以[[血液]]胆碱酯酶作为筛检指标,定期进行农药中毒筛检。 2.对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等急性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以神经-肌电图进行筛检。早期发现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 (三)农药急性中毒[[并发症]]的控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死率]]高,死亡有两个高峰;(1)抢救早期多由于胆碱酯酶严重抑制、发生肺水肿、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2)抢救后期出现“反跳”,多由洗胃不彻底有机磷再吸收或[[阿托品]]停用过早引起。恢复期中[[猝死]],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有的因并发症或心脏中毒性损害所致。因此,控制的重点在排毒与[[解毒]]。 表3-1 其他农药 {| class="wikitable" |- | | 类别与主要品种 | | 理化特性 | | 毒理 | | 临床表现 | | 防治 |- | | 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图片|gukw8xtn.jpg|}}(N'-甲基[[氨基甲酸]]-1-[[萘酯]]) | | 白色晶状固体,熔点142℃,难熔于水,溶于[[丙酮]]、苯、[[乙醇]]等有机溶剂,对光热及酸性物质稳定,遇碱易破坏。 | | 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经口中毒为多。在体内胆碱酯酶结合成氨基[[甲酰]]化胆碱酶[[复合体]],易水解,胆碱酯酶复能快。 | | 与[[有机磷中毒]]相似,以毒蕈碱样症状明显,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 | 阿托品有效,不可使用肟类复能剂。 |- | | 甲脒类:杀虫脒 {{图片|gukw8vfp.jpg|}}[N’-(4-氯邻甲[[苯基]])-N,N-[[二甲基甲脒]])] | | [[基质]]为白色结晶,有氨样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苯、[[氯仿]]、乙烷,[[弱酸]]、[[弱碱]]中易水解,[[剂型]]为乳油。 | | 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职业接触主要经皮肤进入。在体内代谢为对氯磷[[甲苯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高铁血红蛋白]]症及[[出血性膀胱炎]]。 | | 头昏、头痛、乏力至[[嗜睡]]、昏迷、[[紫绀]]、[[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 | | 肥皂水清洗皮肤污染;紫绀者以1~2mg/kg[[美蓝]]加50%[[葡萄糖]]溶液[[静脉]]缓注;出血性膀胱炎者用5%NaHCO3[[静脉滴注]]。 |- | | [[拟除虫菊酯类]]:[[氰戊菊酯]](杀灭菊酯)(C25H22CLCNO3) | | 琥珀色粘稠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其次经皮肤入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a]]-[[Mg]]-[[ATP]][[酶活性]],使[[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增高,伴[[皮肤粘膜]]刺激的症状。 | | 面部异常感觉,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肌束震颤、重者阵发性抽搐,[[意识障碍]]。 | | 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 |} 1.清除毒物 皮肤污染,脱去衣服,除敌百虫外,立即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或温清水、清水洗消,包括[[头发]]、[[指甲]];眼污染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温清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口服中毒要彻底洗胃,操作时应注意:(1)入[[胃管]]前先抽胃内容物;(2)注入洗胃液每次不大于500ml;(3)第一次洗胃液中可加5mg[[去甲肾上腺素]],以减少有机磷的吸收;(4)彻底反复洗胃,至灌洗出液体清而无味为止,一般需1万ml以上,洗胃液应吸出充分,防止吸收,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水肿、脑水肿;(5)中毒12小时以上,症状未好转者,仍可洗胃;昏迷患者也应洗胃。 2.解毒治疗 (1)[[拮抗剂]]阿托品。[[拮抗]]和消除毒蕈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兴奋呼吸中枢,是解毒治疗的必用药。但阿托品无拮抗烟碱样作用及胆碱酯酶的复能作用。中度、重度中毒时,一般应与复能剂合用。有机磷中毒患者对阿托品的[[耐受性]]显著提高。阿托品用药必须采取早期、足量、重复给药,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和“阿托品化”即瞳孔较正常略大,轻度[[烦躁]],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腺体分泌减少,肺部湿性[[罗音]]显著减少或消失,心率增快,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患者开始苏醒,再考虑用维持量或停药观察。阿托品与复能剂合用时,阿托品用量应酌减,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阿托品中毒]]。 (2)复制剂。常用的有解磷定与[[氯磷定]]。对有机磷与胆碱结合不稳固的,如对硫磷、内吸磷等,及时给药效果好;对乐果、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复能效果差。过量使用复能剂可发生复能剂中毒,出现与有机磷中毒类似的症状。 此外,对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表现消失后仍应继续观察2~3天;乐果、马拉硫磷,久效[[磷中毒]]者,应延长治疗观察时间;重度中毒患者避免过早活动,防止病情[[突变]]。 ==参看== *[[农药中毒]] {{Hierarchy footer}} {{预防医学图书专题}} {{导航板-中毒}}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Navbox
(
查看源码
)
模板:图片
(
查看源码
)
模板:导航板-中毒
(
查看源码
)
模板:预防医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预防医学/农药中毒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