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死
对
缢死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缢死]](yìsǐ):俗称吊死。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的体重,使环绕颈项部的绳索或其他类似物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死。 ===分类=== 缢死,属于绞刑的一种,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统治者或权势者都用它来剥夺严重反抗、违法者的生命,显示威权。比起活埋、活剥、火焚、车裂、肢解等残酷折磨犯人身心的行刑方式来说,绞刑能很快致人死命,不会出现呻吟哭叫、皮开肉烂等恐怖、血腥场面,并保留完整尸体。因而,绞刑是绝大多数古代文明 民族常用极刑之一。由于绞刑操作方便,且经济易行,现在世界上仍有80多个国家将其定为合法死刑。 ==机理== ===首先=== [[颈部]]是连[[头部]]和躯干的狭窄通道。这里有[[呼吸道]]、[[血管]]、[[神经]]以及食道等经过。绳索以及其他物件压迫该部位,使其失去功能或者发生[[突变]],就可能引起死亡。首先,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能够使呼吸道闭塞而引起[[窒息]]死亡。上吊的人一旦悬空后,由于体位的关系,绳索多压迫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又由于体重的关系,[[舌根]]被压向后上方,与咽后壁和[[软腭]]后端接触,从而使呼吸道部分或全部闭塞,空气不能畅通,肺[[呼吸]]不能正常进行而发生窒息。有人研究表明,颈部受到15公斤的压力,就足以压闭呼吸道。 ===其次=== 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血管,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脑部的[[血液]]主要由[[颈总动脉]]及[[椎动脉]]供应,而头部及脑的[[静脉血]]则经颈静脉回流到[[心脏]]。当颈部受到压迫时,[[颈静脉]]、颈动脉甚至椎动脉均易闭塞,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贫血]],使大脑皮层因[[缺氧]]而发生抑制,并且很快即可[[丧失意识]],甚至死亡。这种情况多见于正位缢死和全缢死者。如果颈部[[静脉]]受压[[闭锁]],血液回流受阻,而颈动脉压闭不全,血液尚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流向脑及头面时,可以引起脑及头面郁血,进而循环终止,因[[脑缺氧]]而死亡。这种情况多见于侧位、前位和不全缢死者;脑血液循环障碍,是缢死、[[勒死]]、[[扼死]]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主要死因。国外[[法医学]]者的研究表明:大约2公斤的压力,就能使颈动脉血液回流受阻;3.5公斤压力,便足以闭锁颈总动脉;16.6公斤压力,即可以压闭椎动脉。因此,当颈部受到16.6公斤以上的压力时,就足以闭塞颈部所有的血管,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所以,不仅悬位正吊者可以致死,就是采取站、坐、跪、卧以及侧吊、反吊的姿势,只要有人体部分重量,甚至仅仅是头部的重量,也能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缺氧而死亡。 ===最后=== 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还能够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迷走神经是人体的第10对[[脑神经]],起始于[[延髓]],出颅后经颈部、[[胸部]]而至[[腹部]],有多个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呼吸道粘膜、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小肠]]、[[大肠]]左曲(脾曲)内上2/3段等部位;跟球、[[颈动脉窦]]等部位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也与迷走神中枢有间接关系。现已明确,迷走神经的[[中央核]]及其发出的纤维组成了心脏抑制系统,它与心交感中枢起共同调节心脏活动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二者处于动态的平衡。当体内因素刺激迷走神经感觉末梢,[[神经冲动]]传入迷走中枢使[[兴奋性]]相对增强时,就由传出迷走神经纤维将冲动传到心脏,通过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而使心跳变慢。当[[兴奋]]过度时,心[[迷走神经通过]]节后纤维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可致心跳聚停。曾有一个案例:一对新婚夫妇,新娘很要强,叫新郎起床为她点蚊香,男方不愿,女方便动手打闹。继而男方出门朝一田埂跑去,女方则紧追不舍。附近群众还听到了这对新人在田坝里的笑闹声。后来男方顺手捡了一团软泥向女方抛去,击中女方右侧耳廓,女方当即倒地死亡。法医检验时,除在右耳廓发现有泥痕外,未见其他任何[[创伤]],最后作出了迷走神经受刺激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的鉴定。 如果绳缢等物刺激了如此敏感的迷走神经,以及与之有间接联系的[[喉上神经]]、颈动脉窦等器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迷走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心脏抑制死亡,非常迅速,有人称之为闪电式的窒息死。 ===解释=== 懂得以上科学道理后,对前述张某的死亡便可以解释了。张某处在睡眠的状态,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颈部挂在蚊帐钩上,并且继续处了沉睡状态,这就使颈部由于头部的重量而受压。在上面谈的颈部受压可能引起死亡的三种情况中,虽然头部的重量还不至于使呼吸道受压而窒息死亡,但却完全有可能由于头部的重量压迫颈部导致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更有可能由于颈部受压而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 ==缢绳和缢型== ===绳索选择=== 用于缢死工具的绳索没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要对其分类,那么种类是繁多的,质量也各不相同。法医学上出于对缢绳检验的需要,将缢死分为硬绳索、软绳索和半硬质绳索三种。金属丝、电线、皮带等质地较硬的,可以称为硬绳索;裤带、围巾、布条、浴巾等质地比较软的,可以称为软绳索;棕绳、麻绳等,可以称为半硬质绳索。用硬绳索溢死形成的缢死沟呈羊皮纸样;用软绳索缢死的在一般情况下,留下软索沟,但若悬吊的时间较长,亦可形成硬索沟的征象。 ===缢型=== 在缢死和勒死案件中形成的索沟、绳套等,是判明死亡性质、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证据。法医工作者在检验尸体时,应当详细记录绳索的性质、长短、粗细、绳套的周长圈数,两端的长短,绳结的位置和打结的方法,悬吊点的位置、高度、死者的脚是否离地以及距离地面的高度等。打结的方式,一般都与打结人的职业、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可以用作推测打结人的身份。检查绳套时,不得将绳结打开,破坏绳套的原始状态,而应当在远离部位将绳套剪断,然后用胶纸粘接起来,必要时还应当提取保存。在剪断绳套之前,最好拍照固定。如果绳套也被死者亲属等解开,应让其尽量记忆起来恢复原始状态;如果已被犯罪分子拿走,检验时应当根据死者颈部索沟的形态、道数、宽度及印纹等,推断绳索的种类、质量和粗细,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 ===缢状=== 平时人们所见到的缢死,死者都是双脚离地、悬于空中,全部体重压迫在颈前绳套的兜住弧处,绳结位于颈后,这称为典型缢死。法医实践中还可见到多种非典型的缢死。非典型缢死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悬位、跪位、蹲位、[[半俯卧位]]、俯卧位等。悬位缢死者双脚离地、身体悬空,绳套承受全部体重的下坠力;站、坐、跪、蹲、卧位缢死者,只有身体的部分体重压迫颈部。故前者称为全缢死,后者称为不全缢死。非典型缢死绳套压迫的部位有前位、侧位和后位三种类型。前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后颈部,绳套绕过颈侧至前提空,又称为反吊;侧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颈部的左侧和右侧,绳结位于相对的一侧提空,又称为侧吊;后位缢死者绳套的兜住弧压迫颈前部,绳结位于颈后,又称为正吊。 ==自缢身死者的形象== ===古代=== 我国古代法医检验中,常把舌头是否伸出作为缢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实在现代法医检验实践中,缢死者的舌头大多数位于齿后或齿间,舌头伸出的并不多见。有人认为,舌头是否伸出与绳索压迫的部位有关。如果绳索压迫在[[喉结]]上方,舌根被压向咽后壁,[[舌尖]]受牵引而后移,所以舌尖便不能伸出唇外;如果绳索压在喉结下方向上牵引,把舌根提向前上方,则使舌尖向前伸出齿外。[[尸僵]]出现后,在齿间的舌尖被咬紧,此时再解除绳索压迫,把尸体平放,舌尖亦不能缩回。此外,头部向前倾斜的程度也影响舌尖是否伸出齿外。如头部下垂者,因[[肌肉]]弛缓舌尖常掉出齿外一厘米左右。 ===大小便失禁=== 也是死者常现的一种尸体外表征象。这是由于肌肉弛缓等[[尸体现象]]变化发展的结果。不仅如此,缢死者有时在口角、下颌、胸前或地面上遗留点滴状血液、鼻涕和[[流涎]]的痕迹,有时流出的鼻涕或[[唾液]]会连续不断。这些征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缢吊时的姿式。 缢死者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悬吊,血液坠积于下肢、下腹部和[[前臂]],形成颜色深暗的[[尸斑]]。由于尸斑的高度发展,可能出现散在性[[溢血]]点。在一般情况下,正位全缢死者,由于绳索压闭了静颈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头面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呈贫血状态,所以颜面苍白。而侧位、前位或不全位缢死时,常因静颈动脉压闭不全,血液常能部分进入头面部使之[[瘀血]],而出现颜面[[发绀]],里青紫色,眼结合膜[[出血]]等窒息征象。 在缢颈过程中,死者由于痛苦、肌肉[[痉挛]]等手足乱动。这可能碰撞周围物体,形成[[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甚至出现挫[[裂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现场物体的位置进行判断和鉴别,以判明是否生前上吊。 ===检验方法=== 上述案例的最后一段具体讲述了缢死现场尸体检验方法。先讲案例,后讲检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这说明我们祖先法医学知识是十分丰富的。在其所介绍的检验方法中,有两个内容涉及到缢死的鉴别诊断问题。一是检验索沟以后还要解开衣服检查全身,特别是要检查[[头发]]里和会阴部,这是古代法医学十分重视的两个部位,因为它们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在这两个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现了异常损伤,就要考虑是不是自缢身死的问题。二是明确指出“舌不出、口鼻不喟然、索迹不郁、索终结急不能脱”,不能定自缢身死。这在今天鉴别自缢时,也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当然从现代法医学的观点来看,如果仅以这几点来确定是否自缢,还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有的自缢者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完全没有这些特征。尽管如此,我国古代法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提出这样多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关于自缢的鉴别点,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现场急救== 1.首先应割断吊绳前先抱住自缢者,以免绳断时坠地摔伤。 2.如见[[呼吸]]已停止,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颈部]]软组织出血或喉头有[[骨折]]发生影响人工呼吸效果时,可迅速[[行气]]管切开术。 3.如见心跳已停止,则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应同时进行,越早越好,并持续2~3小时,不可轻易放弃。 4.对于心跳尚存而呼吸微弱者,可[[静脉]]或[[肌内注射]][[尼可刹米]]0.5~1毫升,以[[兴奋]][[呼吸中枢]],必要时还可加大剂量或重复作用。 ==缢沟== ===现象=== 凡是自缢死者,头颈上都留有明显的八字痕。这是因为自缢者身子悬空,自身下垂的重量使绳索深深地嵌入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颈的两侧受力多些,相对说绳索入肉也深些,到颈后结处,几乎就没有什么绳索的痕迹了,所以自缢者的颈部留下的痕迹,就象一个字。而被他人勒死的,虽然也可见八字,但绳痕往往不规则。现代法医学把缢死者颈部的缢绳压痕称为缢沟或索沟,缢沟的基本形态为马蹄形。当一道绳索缢颈时,如果是开放式绳套或者其他绳套而有提空现象的,缢死索沟倾斜呈马蹄形,下深上浅,上口呈八字不变,即不周颈。这具有普遍性,就是在二道或多道绳索缢颈,其最后一道缢绳形成的绳沟也都会反应出上述特点。原因是由于上吊者体重的下坠力使绳套的兜住弧部分承受压力最大、位置最低,而绳套又沿两则后上方倾斜,压力逐渐减小,在绳结靠近处因提空而压力消失。缢死沟的道数一般情况下,是与缢绳绕颈的圈数一致的。但是在多条绳索绕颈时,可因重叠交叉而使缢沟数目与缢绳绕颈圈数不一致;有时因绞绳上下滑动,一条缢绳也可以形成上下两道缢沟;有时由于受力不匀,一条缢绳也可形成一深一浅的或者部分交叉的两条缢沟。用较宽布带绕颈的,可因布带折叠和扭转而使缢沟宽窄不均。此外,细而硬的绳索所形成的缢沟深且窄,如电线;宽而软的绳索所形成的缢沟浅且宽,如布带。这是因为缢沟的宽度、深度和形态特征是由绳索的性质、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兜住弧着力的部位由于体重的作用向上滑动,所以缢沟的宽度常常超过缢绳的直径或者宽度。如果压迫的时间比较长,则缢沟比较固定,并且常常明显地印出缢绳表面花纹的压痕。 ===来历=== 缢沟的颜色和程度是由缢绳的性质和[[皮肤]]损伤情况决定的。较粗缢绳的压迫和摩擦,常使颈部皮肤发生表皮剥脱,干燥后形成羊皮纸样化,使缢沟呈浅褐色或者深褐色;但是,如果缢吊的时间较为短暂,则缢沟成苍白色,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深而明显。缢沟一般都不出血,即使在血管破裂的情况下,因为缢沟受缢绳的压迫而使血液不能外溢。有两道以上缢沟的,在缢沟与溢沟之间的皮肤被绞榨成小嵴状隆起,这个部位常有点状出血。 [[分类:法医学]] ==健康问答网关于缢死的相关提问== <rss title=off time=720000>http://www.wenda120.com/tags/596/rss</rss> {{急救常识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Navbox
(
查看源码
)
模板:导航板-急救常识
(
查看源码
)
模板:急救常识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缢死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