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蜜
对
石蜜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石蜜]],[[冰糖]]之异称,又名纯天然“野生[[蜂蜜]]”,指[[甘蔗]]汁经过太阳暴晒后而成的固体原始[[蔗糖]],由野生[[蜜蜂]]憩息而成,采数百余种名贵[[中草药]]之花液、[[花粉]],酿造于悬崖之间,历经数十年粒粒积累而成的中药材之精华,百草药之结晶。 ==基本信息== {{百科小图片|bkbri.jpg|石蜜(图1)}}拼音:shí mì 1.亦作"石密"。用甘蔗炼成的糖。 2.野蜂在岩石间所酿的蜜。 3.[[樱桃]]的别名。 ==产品简介== {{百科小图片|bkbrj.jpg|石蜜(图2)}}石蜜指甘蔗汁经过太阳暴晒后而成的固体原始蔗糖。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蜜条:“石蜜,[[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者为石蜜”。清张澍辑《凉州异物志》说:“石蜜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暴之,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 现在用于烹调的片糖,就是古时的“石蜜”。 ==形态[[体征]]== {{百科小图片|bkbrk.jpg|石蜜(图3)}}1、石蜜:梵语 pha^N!ita。冰糖之异称。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善见律卷十七(大二四.七九五中):“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尼者,此是蜜也。”正法念处经卷三(大一七.一七上):“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草纲目记载,石蜜,又称[[乳糖]]、白雪糖,即白糖,出产于益州(四川)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作成饼块,黄白色而坚重。主治心腹热胀,滋润[[肺气]],助益[[五藏]]津。 2、 石蜜: 又名纯天然“野生蜂蜜”。产于我国云南唯一之省,原始森林中。《本草纲目》生岩石者多:“石蜜”是由野生蜜蜂憩息而成,采数百余种名贵中草药之花液、花粉,酿造于悬崖之间,历经数十年粒粒积累而成的中药材之精华,百草药之结晶。对“野蜂蜜”善治多种[[常见病]],经逐一考证,书中已一一明确记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备野蜂糖,老少保安康”。但由于历年被大量挖采,今已日显稀少、珍贵。现时全国各大药市、药店、长期缺药少货。 ==产品产地== {{百科小图片|bkbrl.jpg|石蜜(图4)}}《唐本草》说“石蜜出益州、西域”。根据季羡林考证,石蜜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石蜜又称为“西极石密”或“西国石密”来自古印度。 世界各国“蔗糖”(英文:sugar,sucrose;德文Zucker;俄文Сахар)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arkarā。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水晒成[[糖浆]],用火煮练成为蔗糖块(?arkarā)。正是 《凉州异物志》中所说:“石蜜…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谓之石蜜”。 梵文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arkarā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的意译。 ==[[性味]]功能== 甘、平、无毒。具有[[润肺]][[化痰]]、治诸咳、按[[五脏]]不足、[[健胃]]消食、[[胃痛]]、[[胃病]][[十二指肠溃疡]]、止痛[[解毒]]、类[[外风]]湿[[关节痛]]、[[贫血]]、[[妇科]]病等有奇效。能和百药除众病养[[脾气]]除[[心烦]]。 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容颜、养颜令人光泽、面如红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极好佳品。 服法: [[气管炎]]:熬水,一日两次,每日服一两,[[陈皮]]、梨为引、早晚空服。 关节痛:泡酒,一比一点溶化(泡三日后)早晚空服,每次服二两。三日见特效。 胃病:熬水,每次服一两五钱,姜为引,早晚空服。 贫血、妇科病:煮鸡蛋,每次服一两五钱,早晚空服。 注:十日为一疗程。 药性 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石蜜条:“石蜜,乳糖也,味甘寒,无毒,主心腹热胀,[[口干]]渴”。又:“石蜜疗[[口疮]]”。 ==古籍考证== (饮食)冰糖也。善见律十七曰:“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庶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陀者,此是蜜也。”法华玄义七曰:“言石蜜者,正法念经第三云: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章曰:“一名乳糖,又名白雪糖,即白糖。出益州,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作饼块,黄白色而坚重,川浙者佳。主心腹热胀,润肺气,助五藏津,治目中热膜,口干渴,可止[[目昏]]闇能明。”按根本律,有糖无石蜜。律摄云:糖摄石蜜也。 五分律卷五作五种药之一。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作五香之一。善见律卷十七(大二四.七九五中):“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伽尼者,此是蜜也。”正法念处经卷三(大一七.一七上):“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本草纲目记载,石蜜,又称乳糖、白雪糖,即白糖,出产于益州(四川)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作成饼块,黄白色而坚重。主治心腹热胀,滋润肺气,助益五藏津。 ==营养成分== 现代化学分析发现,石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糖、[[葡萄糖]]等多种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多种酶,[[维生素A]]、B、C、K,[[泛酸]],[[叶酸]],以及铁、锰、铜、镍等[[微量元素]]。 石蜜的质量成分,因蜂种、蜜源和环境等不同条件而有很大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并含有少量蔗糖(有时含量很高)、[[麦芽糖]]和树胶等。蜂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包括有维生素A、C、D、B2,[[胆碱]]、[[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有机酸部分包括[[柠檬酸]]、[[苹果]]酸、蚁酸、[[琥珀酸]]、[[乳酸]]、草酸、[[酒石酸]]等;无机盐主要有镭、锰、锌、锂、钙、镁、钾、钠、硫、磷、锰、铁、铜、镍等。 值得注意的是,石蜜中含有多量的酵素,主要有[[转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葡萄糖[[氧化酶]]、脂酶等多种类酶,这些都是蜜蜂在酿蜜的过程中,由其腺体分泌所加入者。此外,蜂蜜还含有生物活素、生物刺激素、[[叶绿素]]的[[衍生物]]、[[叶黄素]]等。 ==保健功能== 石蜜,微温,无毒。主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久延年神仙。生武都、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本经》原文∶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 石密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功效。 ==[[营养价值]]== 1.适当食用白糖有助于提高机体对钙的吸收,但过多就会妨碍钙的吸收; 2.吃糖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防[[龋齿]]的产生; 3.[[糖尿病]]病人不易直接食用食糖,最好是以甜味剂替代。 ==主治功效== ===[[抗菌]][[抑菌]]=== 石蜜的抗菌活性来自于: 石蜜[[渗透压]]。石蜜是一种过饱和的糖类溶液,其中约有70%为果糖与葡萄糖,水分通常仅有15%~21%。石蜜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活性,有抗[[口腔]][[链球菌]]的作用以及抗二十一种[[细菌]]和两种霉菌的功能,也有对抗[[寄生虫]]和抗[[腹泻]]细菌的能力等。 酸度。石蜜的pH值一般为3,如此低的pH值,对一般细菌均具有抑制效果。 [[过氧化氢]]的生成。蜂蜜在酿蜜的过程中,会从其下咽头腺分泌出葡萄糖氧化酶,使得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H2O2)。 蜂蜜中所含的其他抑菌物质。 ===促进伤口愈合=== 石蜜含有促进人体生长的活力物质,能使[[烧伤]]和开刀后的[[感染]]部位很快长出[[肉芽组织]],使[[表皮]]组织生长愈合。 ===调整[[胃肠道]]=== 目前已确定天然石蜜有保护胃肠作用,且具抗氧化能力。此外,蜂蜜也有助于[[通便]],这和果糖的不完全吸收现象有关。 ===抑制[[免疫]]=== 石蜜对[[专一性]]过敏原导致的液性[[抗体反应]]有[[免疫抑制]]作用。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生活应用== 1.用酱油烧菜时,酱油中的糖分有些被分解,菜肴往往带有酸味,在炒菜时加点糖,酸味即可消除; 2.煮火腿前,可先在火腿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并有提味的作用; 3.用温糖水浸泡干[[蘑菇]],可使之更鲜美; 4.食物加糖后,霉菌不易侵入,可以延缓变质。 1.炒菜时不小心把盐放多了,加入适量白糖,就可解咸; 2.糖很容易生螨,存放日久的糖不要生吃,应煮开后食用。 ==生产和消费== 主要原糖生产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欧盟、印度、中国、泰国、澳大利亚、古巴、南非等。98/99年度全球原糖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162万吨,预计99/00年度产量为13130万吨。世界主要交易糖的市场包括美国[[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SCE),英国伦敦商品交易所(LCE)和日本东京[[砂糖]]交易所。我国食糖产量近几年呈增长趋势。94/95年度为541万吨,95/96年度为625万吨,96/97年为680万吨,97/98年猛增至816万吨,98/99继续增产为883万吨,预计99/00年度产量将有所下降。我国食糖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80%以上。广西已连续五年位居全国蔗糖产量第一,98/99年度产量为382万吨。由于国内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迅速发展,糖的消费近年有大幅增长,社会总消费量已由1980年的38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逾800万吨;人均摄入糖为6.7公斤,但仍仅占发达国家人均耗糖量的1/3左右;据专家预计,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糖的消费量会进一步增加。 石蜜-国家糖业政策 我国于1991/92年度全面放开食糖市场,不再实行综合性计划管理价格由市场调节,取消凭证定量供应办法,并形成了各制糖企业归口轻工部门、各糖酒公司归口商业部门的管理体制。目前这种体制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和企业[[重组]]越演越烈。同时国家在近几年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1)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食糖储备; (2)产区实行甘蔗收购价与食糖销售价挂钩联动; (3)出台食糖指导价和自律价; (4)食糖进口由国家计委统筹安排,恢复出口退税13%。 (5)对制糖业进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6)限产、限销、限用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剂。 ==价格走势== 93/94榨季,受国际国内食糖供需缺口严重,国际市场糖价连连攀升、甘蔗收购价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区糖价一路上扬,在95年初达到4800元/吨的高峰。此后,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大量走私糖冲击国产糖市,食糖销售渠道不畅,产区报价连续下滑,尤其97/98榨季以来受到亚洲经济危机影响,产区糖价已跌至2500元/吨,98/99年在大增产的形势下,产区糖价急剧下滑,跌至1980元/吨。为促使国内食糖生产和市场稳定,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预计99/00榨季国内食糖供求基本平衡偏紧,糖市有望出现转机,同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给价格走势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呼唤着全国性食糖市场走上历史舞台。 [[分类:中草药]][[分类:物理化学]][[分类:糖]] ==参考== *[[本草纲目/石蜜|《本草纲目 · 石蜜》]]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百科小图片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石蜜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