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热病
对
皮肤黑热病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皮肤黑热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LD小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为黑热病的[[皮肤]]表现,大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少数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 诊断要点: 1.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粘膜。 2.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 3.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 4.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 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 治疗要点: [[葡萄糖酸锑钠]]为首选药物。该药效快且疗效好,一般无副作用。[[利福平]]口服, 应注意[[肝脏]][[副作用]]。可能对皮肤黑热病有效的药物有:[[吐根碱]],1%[[酒石酸锑钾]]液,[[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或[[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分类:内科]][[分类:传染病]][[分类:寄生虫病]] {{导航板-皮肤和皮肤病}}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Navbox
(
查看源码
)
模板:Navbox subgroup
(
查看源码
)
模板:导航板-皮肤和皮肤病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皮肤黑热病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