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的组成
对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表3-2)。由于这些[[溶质]]和水分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流,这一部分液体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常与组织液平行。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组织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表3-2),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曾经用[[盐析]]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三大类。以后,用电泳法又将白蛋白区分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将球蛋白区分为a<sub>1</sub>-、a<sub>2</sub>-、a<sub>3</sub>-、β-、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如[[免疫电泳]],还可以将血浆蛋白作更进一步的区分。这说明血浆蛋白包括了很多分子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的蛋白质。 表3-2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含量 {| class="wikitable" |- | rowspan="2" colspan="2" | | colspan="2" | 血浆 | | 组织液 | | [[细胞内液]] |- | | MEq/L(血浆) | | MEq/L(水) | | MEq/L(水) | | MEq/L(水) |- | rowspan="5" | 正离子 | | [[Na]]<sup>+</sup> | | 142.0 | | 153.0 | | 140.7 | | 10 |- | | K<sup>+</sup> | | 5.0 | | 5.4 | | 4.0 | | 140 |- | | [[Ca]]<sup>2+</sup> | | 5.0 | | 5.4 | | 2.5 | | 5 |- | | [[Mg]]<sup>2+</sup> | | 3.0 | | 3.2 | | 2.0 | | 27 |- | | 总计 | | 155.0 | | 167.0 | | 155.5 | | 182 |- | rowspan="7" | 负离子 | | HCO<sub>3</sub>- | | 27.0 | | 29.0 | | 30.0 | | 10 |- | | CI- | | 103.0 | | 111.0 | | 114.0 | | 25 |- | | HPO<sub>4</sub><sup>2-</sup> | | 2.0 | | 2.2 | | 2.0 | | 80 |- | | SO<sub>4</sub><sup>2-</sup> | | 1.0 | | 1.1 | | 1.0 | | 20 |- | | 有机酸 | | 6.0 | | 6.5 | | 7.5 | | ?/FONT> |- | | 蛋白质 | | 16.0 | | 17.2 | | 1.0 | | 47 |- | | 总计 | | 155.0 | | 167.0 | | 155.5 | | 182 |} 引自Koushanpour,E.1976(血浆依含水93%计算) 各种血浆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以下六下方面: 1、营养功能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虽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是[[氨基酸]],但是,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2、运输功能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3、缓冲功能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 4、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详见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节)。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参见本章第三节)。 {{Hierarchy footer}} {{生理学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生理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