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
对
烧伤休克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大面积[[烧伤]]后48-72小时内为[[休克]]期。休克的原因是由于烧伤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有效回流量减少造成的。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休克]],因此防治休克的有效手段是输液[[疗法]]。休克[[兴奋期]]较长而明显。这是因为烧伤后的体液外渗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逐渐发生的。伤员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脉快而有力,[[血压]]可维持正常或偏高,这是烧伤休克兴奋期的表现,要抓紧治疗,切勿被暂时的假象所迷惑而忽略休克的诊治。烧伤休克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有密切关系。烧伤面积越大,深度面积越广,休克发生越早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一般为2-3天。这期间[[血容量]]不断变化,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分析病情,积极坚持抗休克治疗。有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与血浆渗透压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浓缩,[[低钠血症]],[[酸中毒]]或[[低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1.脉搏(心率)增速:这是由于烧伤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心率加快,严重时可增至130次/分以上,脉搏细弱。 2.[[尿量]]减少(一般指成人尿量每小时在20毫升以下):是烧伤休克的重要且较早的表现,如果[[肾功能]]未严重损害,[[尿少]]一般能反映组织[[血液灌流]]情况和休克的严重程度。尿少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关。如出现[[无尿]],多示[[收缩压]]在10.7kPa以下。 3.[[口渴]]:为烧伤休克较早的表现。 4.烦躁不安:出现较早,是脑[[细胞]]因血液灌流不良,[[缺氧]]的表现。 5.[[恶心呕吐]]:出现也较早,如频繁呕吐常示休克较重。其原因也是[[脑缺氧]]。 6.末稍循环不良:较早的表现是[[浅静脉]]充盈不良。[[皮肤]]发白肢体发凉。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 ==治疗== 治疗原则:烧伤休克的防治,当前仍取[[补液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伤后2-3天的休克期内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低蛋白血症,持续监测心、肺、肾、胃肠、血液系统的变化,预防[[并发症]]。 (a)补液疗法:1.按全国公式制订输液计划:烧伤后第一个小时输入胶[[晶体]]液量=烧伤面积(Ⅱ度+Ⅲ度)×体重(Kg)×1.5(小儿为1.8;[[婴儿]]为2.0);另加[[生理]]量2000-3000ml。(小儿生理量为60-80ml/Kg;婴儿为100-200ml/Kg)。[[胶体]]和晶体的比例为1:1,或1:2。输液速度在伤后8小时内均匀输入总液量的1/2;另1/2量在后16小时内均匀输入。第二个小时补入的胶晶体量为第一个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第三个小时输入的胶晶体量则为第二个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经常维持病人(成人)尿量30-50ml/小时。 2.、输液治疗注意点: (1)胶体液指血浆、全血、人体[[白蛋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后两种的用量不宜超过1000ml。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和等渗碱性液([[碳酸氢钠]]和[[乳酸钠溶液]])。电解质液与碱性液之比一般为2:1,如有[[血红蛋白尿]]或严重酸中毒时,碱性液输入量可增至1:1。如缺少胶体液,可用[[电解]]溶液代替。基础生理量指5%或10%的[[葡萄糖]]溶液,成人每日为2000-3000ml。如因[[暴露疗法]]、室内温度、天气炎热、[[创面]]用烤灯或热风机烘等,可增加输入量以经创面、皮肤和肺[[呼吸]]等不显性失水。 (2)成人烧伤<20%/Ⅱ度,小儿<5%-10%,无恶心呕吐者,应及早进量进食。幼儿可饮母奶。大部份伤员不需[[静脉输液]]。头面[[颈部]]组织较疏松,烧伤后[[水肿]]重,尤其小儿头面烧伤)5%要预防休克,应予输液。 (3)成人烧伤面积在20%-30%,可静脉输液加口服流质,[[补液]]以电解质为主,胶体液可用[[右旋糖酐]]:Ⅲ度烧伤者,胶体以全血、血浆为主,适量右旋糖酐。 (4)计算的补液与成份,必须切实按时、按质,按量输入。在烧伤休克期2-3天内,中断输液或输液过慢均可发生休克。 (5)进行输液治疗时,必须强调尿量监测。因尿量的减少先于血压、脉搏的变化。血压低,脉[[压差]]小,尿少,表示 血容量不足或已有休克,应先输入胶体液;血压、脉压差正常,尿少,应先输入电解质液或水份。输入右旋糖酐可使尿比重上升。 (6)输液抗休克时,注意采取保暖,更换潮湿[[敷料]],减少搬动,充分止痛,吸氧,防感染综合治疗。 (b)特殊情况的处理: 1.来院时伤员已处于严重休克,应立即进行[[静脉切开]],快速输液,成人每小时可输电解质液、全血、血浆约1000ml左右,至病情改善,开始[[排尿]],再按尿量、脉搏、血压,肺部有无[[罗音]]等调整输液量与速度。为减轻[[再灌注损伤]],需给予给生素C、E、[[辅酶Q10]]等[[自由基]]清除剂。为改善[[心脏功能]],及早输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给[[能量合剂]]。 2.[[少尿]]无尿:应先补充血容量抗休克,不给[[利尿剂]]。血容量基本补足,待[[血压上升]]时,可用[[甘露醇]](0.5-1.0/Kg)。重复应用利尿剂仍然少尿或无尿者,应考虑有无[[急性肾衰]]。 3.血红蛋白尿与[[肌红蛋白尿]]:应增加输液量并输碱性溶液以[[碱化]]尿液,要求尿量达到80-100ml/小时,及早输甘露醇。记录尿颜色及尿量变化,直至尿液清亮为止。 用药原则:1.治疗原则补液及用“A”+“B”类[[抗菌素]]药物。 2.给予大量血浆及白蛋白治疗。 疗效评价:1.休克期安全度过。 2.过不了休克期,出现并发症。 ==预防常识== 烧伤休克是低容量休克,严重者伴有[[休克肺]]及其他脏器损伤,有的病人伴有[[吸入性损伤]],因此,循环、[[呼吸系统]]均有障碍,故烧伤早期[[复苏]]也需遵循复苏的一般原则,保持气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维护[[心血管]]功能。补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有效措施,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补液通畅。 [[分类:疾病]][[分类:病理学]] ==参看== *[[外科学总论/烧伤休克|《外科学总论》- 烧伤休克]]
返回到
烧伤休克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