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瘘
对
涎瘘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概述】 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娄,[[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娄口,时有清亮垂液流出。 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临床表现】 1.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娄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辅助检查】 1.对较小的腺体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比较大的腺体娄或导管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诊断】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颜面皮肤小娄口,垂液流出,与进食有关; 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娄口溢出。 【治疗措施】 1.抗[[胆碱]]药和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详见涎娄整复术)。 3.腺体娄轻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主; 4.腺体娄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娄管封闭术疗效较佳; 5.导管娄可手术整复,陈旧性诞娄常需诞腺[[外科]]治疗。 6.[[继发感染]]病例应采用[[抗生素]],对症等综合治疗。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止颜面部外伤。遇颜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合,可避免本病的发生。对涎痿手术后,禁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记。 【治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娄管闭合。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娄管口缩小。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娄管存在。 [[分类:疾病]][[分类:口腔医学]] ==健康问答网关于涎瘘的相关提问== <rss title=off time=720000>http://www.wenda120.com/tags/2142/rss</rss>
返回到
涎瘘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