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
对
普济消毒饮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方名】 普济消毒饮 【出处】 《东垣试效方》 【分类】 [[清热剂]]-[[清热解毒]] 【组成】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玄参]](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 [[板蓝根]](3克) [[马勃]](3克) [[牛蒡子]](3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方歌】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趣记】 普及[[消毒]], 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斟酌。 【化裁】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附注】 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各家论述】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方名】普济消毒饮 (大头天行《东垣》) 【来源】《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组成】黄芩(酒炒)、黄连 (酒炒)各五钱 ,陈皮( 去白)、 甘草(生用)、 玄参各 二钱, 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 各一钱 ,僵蚕、升麻 各七分 ,柴胡、桔梗各 二钱。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用法】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主治】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於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病以适至其所为,故遂处此方,全活甚众,遂名普济消毒饮子。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此解本之东垣,而稍加删润。然十书中无此方,见於准绳。) ===附:普济消毒饮子-《东垣试效方》卷九=== 【别名】普济消毒散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九 【组成】黄芩半两,黄连半两,[[人参]]3钱,橘红(去白)2钱,[[元参]]2钱,[[生甘草]]2钱,连翘1钱,黍粘子1钱,[[板兰根]]1钱,马勃1钱,[[白僵蚕]](炒)7分,升麻7分,柴胡2钱,桔梗2钱。 【加减】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1钱或2钱以利之。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功效】清热解毒,祛厉疫之气。 【主治】时毒,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稍热,时时服之。 【附注】普济消毒散(《[[温疫论]]》卷二)。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普济消毒饮”。 【各家论述】 1.《东垣试效方》:用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橘红苦辛,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薄荷叶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 2.《成方便读》:大头瘟,其邪客于上焦。故以酒炒芩、连之苦寒,降其上部之热邪;又恐芩、连性降,病有所遗;再以升、柴举之,不使其速下;僵蚕、马勃解毒而[[消肿]];鼠、元、甘、桔[[利膈]]以[[清咽]];板兰根解疫毒以[[清热]];橘红[[宣肺]]滞而行痰;连翘、薄荷皆能轻解上焦,[[消风散]]热。合之为方、岂不名称其实哉! 【临床[[医案]]】时毒: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张县丞侄亦得此病,至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或曰李明之存心于医,可清治之。遂命诊视。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而为肿盛。以承气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殊不知适其所至为故。遂处此方,服尽愈。 ==普济消毒饮-《顾松园医镜》卷六== 【来源】《顾松园医镜》卷六。 【组成】连翘、黄连、黄芩、玄参、[[青黛]]、薄荷、[[荆芥]]、人参(不虚勿加)、[[牛蒡]]、[[甘菊]]、甘草、桔梗、柴胡、橘红。 【功效】散邪[[退热]]消毒。 【主治】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闭,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风,诸药不愈者。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半用汤调,时时呷之,病在上者,服药不厌少而频也。半用[[蜜丸]],噙化就卧,令药性上行也。外用清凉救苦散敷之。 【各家论述】方中连翘、黄连、黄芩泻心肺之火;玄参治无根之火;[[青黛散]]郁火,止热烦;薄荷、荆芥散风热,清头目;牛蒡散风热,消浮肿;甘菊治头目[[肿痛]];甘草、桔梗为舟楫之剂,恐其速下也;柴胡为升提之药,欲其达上也;橘红利气以开壅;人参扶正以驱邪;便秘加大黄,从其实而泻,釜底抽薪之法也。 ==普济消毒饮-《羊毛温证论》== 【来源】《羊毛温证论》 【组成】[[川黄连]]5钱,黄芩5钱,甘草2钱,桔梗2钱,元参3钱,[[荆芥穗]]2钱,防风2钱,升麻1钱,薄荷叶1钱,连翘(去心)1钱,马勃1钱,白僵蚕3钱,蝉退壳12枚,牛蒡子(炒)1钱,柴胡1钱2分,炒[[山栀]]2钱,生大黄8钱,[[芒消]](提净)4钱。 【主治】羊毛[[温邪]],[[恶寒]]壮热,体重身倦,头面肿大,或两腮肿,咽喉不利,喉蛾咽肿,[[口干]][[舌刺]],[[胸闷]][[气胀]]。 【用法】水煎,去滓,下芒消,加黄蜜5钱,陈黄酒5钱,和[[温服]]。 【各家论述】用甘、桔、升麻,柴、薄疏通其气;芩、连、元,参、山栀以降温邪毒火;马勃、僵蚕、牛子以消肿;荆、蝉、翘、防宣热散结,再加消、黄以攻逐其热,则温毒解散,头肿皆消,而[[清气]]舒畅矣。 [[分类:中药]][[分类:中医]][[分类:方剂]]
返回到
普济消毒饮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