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
对
当归补血汤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当归补血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造的[[益气补血]][[方剂]],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 【分类】 补益剂-[[补血]] 【组成】 黄芪(30克) 当归(6克)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 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禁忌】 [[阴虚发热]]证忌用。 【方解】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化裁】 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赤外,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3:“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日:‘阳生阴长’,是之谓尔。”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当归补血汤.《原机启微》卷下==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组成】当归 [[熟地黄]]各1.8克 [[川芎]] [[牛膝]] [[白芍]]药 炙草 [[白术]] [[防风]]各1.5克 [[生地]] [[天门冬]]各1.2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主治】失血过多,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酸痛。 【加减】[[恶心]]不进饮食,加生姜。 ==当归补血汤.《万病[[回春]]》卷五==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当归 [[香附]](酒炒) [[生地黄]] 川芎 白芍 [[黄芩]](酒炒)各3克 防风 [[柴胡]] [[蔓荆子]]各1.5克 [[荆芥]] [[藁本]]各1.2克 【用法】上药为散。水煎服。 【主治】血虚受风之头痛。 ==当归补血汤.《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药物组成】当归(去尾)1两2钱,炙黄耆1两,生姜3片,大枣5个。 【处方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方剂主治】妇人[[气虚]]血少,经水3月来,名日[[居经]],艰于子息,其脉微而涩。 【各家论述】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虚;涩者,阴血少。黄耆味甘温,以补气;当归味辛温,以补血。耆救其脉之微,归救其脉之涩。更有姜、枣之一辛一甘以和营卫,立方之最当者。每日剂,气血自然充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剂 ==当归补血汤.补血方剂== 【简介】本方来源于呐[[外伤]]辨惑论》。 【功用】补气生血。主治劳伤血虚,发热烦躁,口渴喜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或产后血亏,头脑空痛。或疮疡溃后脓血流失过多,久不收回。现多用于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病属血虚气弱者。 【组成药物】黄芪30克,当归 6克。 【用量用法】水煎,每日剂,空腹时温服。 大[[蜜丸]]:每次丸,每日2次。小蜜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防止或减轻心肌损伤。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可改善血液对全身组织器官的供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血压]]。此外,本方还具有促进[[核酸]][[蛋白合成]]、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府合‘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的理论,又伍当归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为补气生血的名方。 1.[[白细胞减少]] 用本方加[[三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剂。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本方加[[血余炭]]30克,[[生甘草]]15克,[[仙鹤草]]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 互剂,重症患者,每日可服2剂。 3.足底痛 用本方加[[杜仲]]、[[川断]]、[[狗脊]]为主方。 水煎服,每日剂。 4.[[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 用本方加减:当归30克,黄民50克,获术15克,三棱15克,[[丹参]]15克,月月红15克。水煎服,每日剂。连服3~6个月为1个疗程。 5.[[更年期综合征]] 用本方加[[夜交藤]]30克,[[桑叶]]12克,[[核桃仁]]10克,三七6克为基本方。水煎服,每日 lhlj。 6.老年性[[皮肤癌]]痒 用本方加减:黄茂3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30克,[[制首乌]]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蝉衣]]10克,)l;穹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卫剂,分2次服。 7.[[子宫肌瘤]] 用本方加减:黄茂20~30克,当归6~9克,山植肉10克,[[赤白芍]]各10克,三棱6克,获术6克,[[桂枝]]5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工剂。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癫]],[[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脑病]],[[痹证]],[[牙龈出血]],各种妇科[[疾病]]等属于血虚气弱者。 【注意事项】[[阴虚]][[潮热]]或湿温潮热者忌用。 ==当归补血汤.当归[[肉桂]]酒== 当归根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至5条或更多,长1.5至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也。根头(归头)直径1.5至4厘米,具环纹,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至1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及[[裂隙]],木部[[射线]]细密,有浓郁香气,味甜,微苦,有麻舌感。以主根粗长、枝根少,滑润,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者为佳。 <b> 当归营养分析:</b>当归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功能状态而呈双相调节作用。正丁烯内酯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喷雾]]所致豚鼠实验性[[哮喘]]。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并证明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对实验性[[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抗[[辐射]]损伤及抑制某些[[肿瘤]]株生长和体外[[抗菌作用]]等。 <b> 使用提示:</b>内服:煎汤,6至12克;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b>当归适合人群:</b>1. 适宜[[月经不调]]者、闭经[[痛经]]者、[[气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者、[[便秘]]者。2. 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分类:中药]][[分类:中医]][[分类:方剂]]
返回到
当归补血汤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