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诊疗/高山病
对
家庭诊疗/高山病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高山病]](高海拔病)是由于在高海拔地区[[缺氧]]引起的[[疾病]]。 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压递减,在稀薄的空气中氧[[分子]]减少,这样可有效利用的氧减少,在很多方面影响身体:[[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增加,扰乱了肺和[[血液]]间的气体平衡,血液的碱度不断增加,电解质分布改变,如[[细胞]]中的钾和钠的分布。结果导致血液和组织间水分布改变。这些变化是引起高山病的主要原因。在高海拔地区,血中含氧量减少,[[皮肤]]、嘴唇和[[指甲]]呈蓝色([[发绀]]),经过几周时间,机体为适应缺氧性反应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便携带更多的氧到组织中去。 高海拔的影响取决于海拔的高度和上升的速度。海拔低于2000米,很少有显著影响,但一般在2700米以上,影响就会迅速增大。大多数人在几天时间后,就能适应海拔高达3000米的高度。适应更高的高度可能需要花几周时间。 ==[[症状]]== 急性高山病,居住在海平面附近的人,在一两天时间内登高到中等海拔高度(2500米左右)就可以引起。患者[[呼吸急促]]、心跳快、容易[[疲乏]]。大约20%的人还有[[头痛]]、[[恶心]]、[[呕吐]]或[[睡眠障碍]]。大量出汗可使症状恶化。大多数在几天内症状可以缓解。轻微的反应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不过是有些不舒服而已。但随着年龄增长,反应也会加重。 高山[[肺水肿]],急性高山病伴有液体聚积在肺内,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久居高海拔地区的人,特别是儿童,他们在海拔低的地区住上7~10天后,再返回高海拔地区时,容易发生高山肺水肿。以前患过高山肺水肿的人,再次患病的可能性更大。甚至轻度的[[呼吸系统]][[感染]],如[[感冒]]等都很可能增加患病的危险。患高山肺水肿的男性比女性更多。通常在到高海拔地区后24~96小时内发生高山肺水肿。海拔低于3000米不易患此病。高山肺水肿的[[呼吸困难]]比急性高山病更严重;甚至稍微用力就会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常常[[咳嗽]]、最初发痒、[[干咳]],有时咳出少量稀薄的[[泡沫状痰]]。随后咳出大量呈粉红色甚至带血的痰。患者可能有低烧。高山肺水肿能迅速恶化,从出现轻微症状到死亡有时只有几小时。 高山[[脑水肿]]是高山病中最严重类型,常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24~96小时内发生或者继急性高山病或高山肺水肿之后发生。高山脑水肿患者脑内液体积聚,[[步行困难]]([[共济失调]]),可能伴有手运动不灵活,是常见的先兆。严重的头痛,稍后出现[[幻觉]],但常常被忽视。海拔越高,越容易查觉和诊断脑损伤,症状类似[[醉酒]]。高山脑水肿从出现轻微症状到发生生命危险,往往只有几小时。如果发现高山脑水肿的症状必须立即下到低海拔地区。 高山[[水肿]](手足[[肿胀]]、清晨醒来时脸肿)常发生在徒步旅行、登山和滑雪的人中。部分是因为在高海拔地区体内电解质分布改变引起。但是,甚至在海平面附近,由于大量出汗也可以引起体内电解质分布改变发生水肿。 高山[[视网膜出血]](在眼底[[视网膜]]上有小的[[出血点]])是在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有时甚至中等海拔地区出现的[[眼底出血]]。很少出现症状,出血点会慢慢自动消失。偶尔[[出血]]发生在[[眼球]][[中央视觉]]部位([[黄斑]]区),可出现一个明显的小[[盲点]]。很少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失明]];有时可能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偏头痛]],下到低海拔地区后很快消失。 [[亚急性]]高山病是很少见的类型,有报道双亲为中国人,在中等海拔高度出生或带到这类地区的[[婴儿]],以及在海拔6000米以上兵站住上几周或几个月,可能由于[[心力衰竭]]导致肺、[[腹部]]、[[下肢]]大量[[积液]]。下到低海拔地区后能够自愈,必要时需采取紧急救护。 慢性高山病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居住几个月或几年以上的人。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嗜睡]]和疼痛。在下肢和肺形成[[血栓]]、心力衰竭。机体补偿缺氧过度,形成过多的红细胞导致本病发生。患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若不下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引起死亡。 ==预防== 预防高山病的最好方法是减慢登高速度,用1~2天的时间上升到2400米高度,然后,每天登高300~600米。按适合每个人自己的步速登高比跟着固定速度登高,更有助于预防高山病。登至一半高度停下来过夜休息可以减少发病的危险。身体健康的人患高山病的危险较小,但不能保证在高海拔地区不出现高山病。到达目的地后头两天要避免大量出汗。喝大量的水,避免吃盐或含盐的食品可能有帮助。在高海拔地区饮酒应特别小心。高海拔地区饮一杯[[酒精]]饮料的影响相当于海平面地区的两倍影响。酒精过多的表现类似某些类型的高山病。 登山开始时和到达目的地后几天内,服用小剂量的[[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可减少患急性高山病的危险。出现高山肺水肿症状时可使用[[心痛定]]。[[布洛芬]]对减轻高海拔引起的头痛最有效。少吃多餐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多吃少餐更好。 ==治疗== 轻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饮水补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气干燥损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疗,一两天后就会好转。服用布洛芬、饮大量的水有助于减轻头痛。如果症状更严重一些,可服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药物。 高山肺水肿有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密切观察,卧床休息、给氧。如果无效,应将患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不要延误。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维持几小时的疗效,不能取代把症状严重的病人转移到低海拔地区。高山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疗,如果病情加重,应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如果病情恶化,延误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后,症状一般都能迅速好转,若无好转,应寻找其他的原因。 如果不可能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可用增压装置治疗严重高山病患者,相当于降低海拔高度的这种装置([[高压]]袋)是用轻型[[纤维]]制成的袋或帐篷和一个手动泵组成。把患者放入袋中,密封后用手动泵向袋中加压。病人在袋中停留2~3小时。这种方法补充氧气同样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图书专题}} ==参考== *[[高山病]] {{Hierarchy footer}}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家庭诊疗/高山病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