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
对
医用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 一、概述==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反应较为复杂,一般反应速度较慢,[[副反应]]较多,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滴定反应,应该符合滴定分析的一般要求,即反应完全,反应速度快;无副反应等。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创造适宜的反应条件。 (1)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进行程度。一般K≥106或{{图片|gmoghpm6.jpg|}} 时,该反应进行得完全。 (2)反应速度快。一般可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增加反应速度。 ①加催化剂。例如,用MnO-4氧化Fe2+时,加入少许Mn2+作为催化剂,可使反应迅速进行。 ②升高温度。例如,用MnO-4氧化C2O2-4时,室温下反应进行得很慢,温度升高到80℃时反应能够很快地进行。 (3)无副反应。若用于滴定分析的氧化还原反应伴有副反应发生,必须设法消除。如果没有抑制副反应的方法,反应就不能用于滴定。 按照氧化还原滴定中所用氧化剂的不同,将氧化还原法分为[[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等。本节主要讨论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 二、高锰酸钾法== '''(一)基本原理''' {{图片|gmoghrmd.jpg|}} 在微酸、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MnO<sup>-</sup><sub>4</sub>被还原为棕色不溶物MnO<sub>2</sub>: {{图片|gmoghtrb.jpg|}} 因MnO2能使溶液混浊,妨碍疑点观察,所以高锰酸钾法通常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时使用H2SO4控制酸度,避免使用HNO3(有氧化性)和HCL(有还原性)。 KMnO4还原为Mn2+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较慢。因此,滴定较难氧化的物质时,常需要加热或加催化剂。例如,用KMnO4滴定C2O2-4时,即使在强酸性溶液中加热的情况下,开始时反应也不会迅速进行。只有待最初加入的1-2滴KMnO4溶液的紫色退去后,溶液中就有了Mn2+,接着的反应能较快地进行。这种由于反应生成物本身引起的催化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高锰酸钾法的指示剂是KMnO4本身,在100ml水中只要加1滴0.1mol.L-1KMnO4溶液就可以呈现明显的紫红色.而它的还原产物Mn2+则近无色.所以高锰酸钾法不需另加指示剂。 KMnO4氧化性强,在强酸性溶液中可直接滴定一些还原性物质,如Fe2+,AsO3-3,NO-2,Sb3+,H2O2,C2O2-4,[[甲醛]],[[葡萄糖]]和[[水杨酸]]等;也可间接滴定一些氧化性物质,如MnO2,PbO2,CrO-3,CLO-3等;还可测定一些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但无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如[[Ca]]2+,Ba2+,[[Zn]]2+和Cd2+等。例如,Ca2+能与C2O2-4形成沉淀溶于H2SO4中,然后用KmnO4溶液滴定生成H2C2O4,从而测出Ca2+的含量。 高锰酸钾法的主要缺点是选择性较差,[[标准溶液]]不够稳定等。 '''(二)高锰酸钾的应用示例——市售[[过氧化氢]]中H2O2含量的测定''' 在酸性溶液中,H<sub>2</sub>O<sub>2</sub>被KmnO<sub>4</sub>氧化。 2MnO<sup>-</sup><sub>4</sub>+5H<sub>2</sub>O<sub>2</sub>+6H<sup>+</sup>→2Mn<sup>2</sup>+5O<sub>2</sub>+8H<sub>2</sub>o 氧化还原滴定同样也要经过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被测物质含量测定三个过程: 1.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约0.86g KMnO4加[[蒸馏水]]配成500ml0.01mol.L-1的标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1h。冷却,放暗处约一周后用垂熔玻璃漏斗或玻璃丝过滤。将滤液移至棕色瓶内暗处保存。 2.KMnO4溶液浓度的标定 可用[[基准物]]质[[Na]]2CO3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图片|gmoghype.jpg|}} 3.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市售过氧化氢1.00ml,放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25.00ml于锥形瓶中,加6ml3mol.L-1H2SO4,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设稀释后H2O2的密度为1,H2O2的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图片|gmoghsr2.jpg|}} == 三、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I<sub>2</sub>+2e<sup>-{{图片|gmoghnge.jpg|}}</sup>2I<sup>-{{图片|gmoghnge.jpg|}}</sup>=0.535V 从<sup>{{图片|gmoghnge.jpg|}}</sup>值可知,I2是一种较弱的氧化剂,而I-是中等 强度的还原剂。低于<sup>{{图片|gmoghnge.jpg|}}</sup> 电对的还原性物质如S2-,SO2-3,AsO3-3,SbO3-3,[[维生素C]]等,能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这种方法叫直接碘量法或碘滴定法。高于<sup>{{图片|gmoghnge.jpg|}}</sup>电对的氧化性物质如[[Cu]]2+,[[Cr]]2O2-7,CrO2-4,MnO2-4,NO-2,[[CL]]2,H2O2,[[漂白粉]]等,可将I-氧化成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这种滴定方法叫间接碘量法或滴定碘量法。 1.直接碘量法 用直接碘量法来测定还原性物质时,一般应在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如测定AsO3-3需在弱碱性NaHCO3溶液中进行。 {{图片|gmogi0sq.jpg|}} 若反应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则平衡向左移动,且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4I<sup>-</sup>+O<sub>2</sub>+4H<sup>+</sup>→2I<sub>2</sub>+2H<sub>2</sub>O 如果溶液的碱性太强,I<sub>2</sub>就会发生歧化反应: {{图片|gmoghvzx.jpg|}} I<sub>2</sub>标准溶液可用[[升华法]]制得的纯碘直接配制。但I<sub>2</sub>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不宜在[[天平]]上称量,故通常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进行标定。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在配制I<sub>2</sub>溶液时加入过量的KI以增加其溶解度,降低I<sub>2</sub>的挥发性。直接碘量法可利用碘自身的黄色或加[[淀粉]]作指示剂,I<sub>2</sub>遇淀粉呈蓝色。 2.间接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测定氧化性物质时,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例如,测定K<sub>2</sub>Cr<sub>2</sub>O<sub>7</sub>含量的反应如下: Cr<sub>2</sub>O<sub>7</sub><sup>2-</sup>+6I<sup>-</sup>+14H<sup>+</sup>→2Cr<sup>3</sup>+3I<sub>2</sub>+7H<sub>2</sub>O I<sub>2</sub>+2S<sub>2</sub>O<sub>2</sub><sup>2-</sup>→2I<sup>-</sup>+S<sub>4</sub>O<sup>2-</sup><sub>6</sub> 若溶液为碱性,则存在如下事反应: I<sub>2</sub>+S<sub>2</sub>O<sub>2</sub><sup>2-</sup>+10OH<sup>-</sup>→8I<sup>-</sup>+2SO<sub>4</sub><sup>2-</sup>+5H<sub>2</sub>o 在强酸性溶液中,S2O2-3易被分解: S<sub>2</sub>O<sub>2</sub><sup>2-</sup>+2H<sup>-</sup>→S↓+SO<sub>2</sub>+H<sub>2</sub>O 间接碘量法也用淀粉作指示剂,但它不是在滴定前加入,若指示剂加得过早,则由于淀粉与I2形成的牢固结合会使I2不易与Na2S2O3立即作用,以致滴定终点不敏锐。故一般在近终点时加入。应用碘量法除须掌握好酸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碘[[挥发]]。其办法有: ①加入过量的KI,使I2变成I-。 ②[[反应时]]溶液不可加热。 ③反应在碘量瓶中进行,滴定时不要过分摇动溶液。 (2)防止I-被空气氧化。方法有: ①避免阳光照射。 ②Cu2+、NO-2等能[[催化]]空气对I-的氧化,应该设法除去。 ③滴定应该快速进行。 '''(二)碘量法应用示例''' 1.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烯二醇]]基,易被I2定量氧化成含二酮基的脱氢维生c,故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定含量。 {{图片|gmoghzqw.jpg|}}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在碱性环境中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故滴定时加一些HOAc使滴定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少维被空气氧化所造成的误差。操作如下: (1)配制0.05mol.L-1I2标准溶液称取6.5gI2和12.5gKI,置于小[[研钵]]中,加水少许,研磨至全部溶解后移入棕色瓶中,加水500ml,摇匀后避光阴凉处放置过夜。 (2)标定I2溶液浓度吸取25.00mlI2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用标定过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后,加入0.2%淀粉溶液2-4滴,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恰好退去,根据下式计算I2溶液的浓度。 {{图片|gmoghmg9.jpg|}} (3)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维生素C,放入锥形瓶中,加入新蒸过的蒸馏水50ml2mol.L-1HOAc使其溶解,加淀粉指示剂1ml,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浅蓝色,按下式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图片|gmoghqld.jpg|}} 2.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CL)和CaCL2的混合物,前者与酸反应放出CL2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作用,故称之为[[有效氯]]。漂白粉的质量是以有效氯的含量为衡量标准的。 CoCl(OCl)+2H<sup>+</sup>→Ca<sup>2+</sup>+HOCl+HCl HOCl+HCl→Cl<sub>2</sub>+H<sub>2</sub>O 操作步骤如下: (1)配制0.1mol.L-1Na2S2O3标准溶液 称取约2.5g Na2S2O3溶于500ml新煮并冷却的蒸馏水中,加少许Na2CO3,将溶液贮于棕色瓶中,在暗处放一周后标定其浓度. (2)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准确称取约0.15g在130-140℃烘干的分析纯K2Cr2O7,加水溶解后加过量KI和一定量的[[硫酸]],加水稀释至约100ml。用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呈黄绿色后,滴加淀粉指示剂,继续滴之下至溶液蓝色消失而呈亮绿色为止。根据下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图片|gmoghohm.jpg|}} 3.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在漂白粉试样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I2,从而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图片|gmoghurb.jpg|}} {{Hierarchy footer}} {{医用化学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医用化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模板:图片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医用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