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学/皮质醇增多症
对
内分泌学/皮质醇增多症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本病又称Cushing[[综合征]],系[[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为主)分泌过多的症候群。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及发病】 一、[[原发性]] (一)[[肾上腺皮质腺瘤]] 约占15%,系功能自主性细胞的[[增生]],不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影响。多为单侧,以致除[[腺瘤]]外的[[肾上腺皮质]]呈[[萎缩]]状态。此腺瘤分泌皮质醇不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抑制。 (二)肾上腺皮质癌 约占2~5%,有分泌功能,不受ACTH影响。 二、[[继发性]] (一)[[垂体瘤]]或[[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病]]者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称增生型[[皮质醇增多症]],或[[柯兴病]],约占70%左右。在此组患者中有[[垂体前叶]]大腺瘤(直径>10mm者),伴[[蝶鞍扩大]]者约占10%。近年经蝶窦的垂体显微手术的经验,证实[[蝶鞍]]不扩大者80%以上有[[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者)存在。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摘除微腺瘤后治愈,另一部分病人可再复发,说明后者的发病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有关。 (二)异位ACTH样[[肿瘤]] 如[[肺癌]](约占50%),[[胸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可以分泌类ACTH样活性物质,[[病理]]呈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由于原发的癌肿[[分化]]差,生存期较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三)医源性糖皮质激素增多症 长期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类似柯兴病的[[症状]],均伴有[[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低,以及血ACTH浓度减低。 【病理】 一、皮质增生 双侧肾上腺腺体增大,切面见皮质增厚,呈黄褐色,[[显微镜]]下可见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宽,[[细胞]]增生、肥大。少数病全有束状带和网状带同时增生,[[球状带]]受压,萎缩,甚至消失。 二、皮质腺瘤 腺瘤多呈圆形或椭园形,直径多为2~5cm之间,[[包膜]]完整,有时呈分叶状。显微镜下见腺瘤含[[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部分[[细胞核]]异型及深染。多数以颗粒细胞为主。 三、皮质[[腺癌]] 生长快、体积较大,切面常见[[出血]],[[坏死]],有异型腺癌细胞和[[核分裂]],[[浸润]]或穿过包膜。晚期可转移至[[淋巴结]]、肝、肺等处。 四、其他 [[骨质疏松]]、[[肌肉]]和[[纤维]]组织萎缩,[[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肾小管]]内可能出现钙盐沉着,尿路[[结石]],肝[[脂肪浸润]]等。 【临床表现】 发病多缓慢,个别病例可能在数周内出现典型的[[临床体征]]。 一、外貌 脸部及躯干的向心性[[肥胖]]为本病特征性体型。包括满月脸,颈背部脂肪堆积,隆起,[[腹部]]膨出。四肢由于脂肪及[[肌肉萎缩]]显得相对细小,面色红润而有光泽,有此脂溢出现象。[[皮肤]]变薄,易出现[[紫癜]]和[[瘀点]],[[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呈阳性。紫纹亦为本病特异性的[[体征]],约56%阳性,经常分布在下侧腹部、臀部、肩部、腋前部等,紫纹中央宽,两端细,呈紫红色。面部及[[背部]]皮肤经常发生[[痤疮]]。[[体毛]]增多,增粗,色黑,部分病人有[[脱发]]现象。 二、[[高血压]] 约80%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通过合理的治疗后,[[血压]]可以下降或恢复正常。 三、[[肌肉骨骼系统]] 由于[[负氮平衡]],肌肉萎缩,尤以[[横纹肌]]为明显。有骨质疏松,脱钙,以支重骨为明显,如[[脊柱]],[[骨盆]]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病人多自觉[[腰背痛]],四肢[[乏力]],伤口愈合困难。经恰当治疗后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四、[[性腺]]及[[生殖系统]] 女性患者多有[[月经]]减少或[[闭经]],[[乳腺萎缩]],[[阴蒂]]增大。如有明显男性化者多系肾上腺癌。男性患者有[[阳萎]],[[睾丸萎缩]]。 五、精神症状 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失眠]],[[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呈[[抑郁状态]],个别病例可出现[[幻觉]]、幻想。经治疗后,一般精神症状可以很快消失,而[[抑郁症]]状则可持续数月至两年,个别患者可能持续更久。 六、糖代射紊乱 约70%患者可有[[糖代谢]]紊乱,呈固醇性[[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治疗可以使糖代谢恢复正常。但如果病程太长,[[胰岛]]β细胞变性,则将导致永久性糖尿病。 七、电解质 血钠正常或偏高,血钾多偏低,如改变显著者应考虑腺癌。血钙,磷多在正常范围,可以有轻度硷[[中毒]]。 八、[[皮肤色素沉着]] [[异位ACTH综合征]]病人多有明显[[色素沉着]],有诊断意义。重症肾上腺皮质增生型病人[[皮肤色素]]也较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偏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减少。 二、尿17[[羟皮质类固醇]]24小时含量明显升高 超过 38.4μmol/24h(13.9mg/24h)(男)和30.9μmol/24h(11.2mg/24h(女)。 17酮[[类固醇]]合量也经常超过40.3μmol/24h(11.6mg/24h)(男)和 37.3μmol/24h(8.5mg/24h)(女)。 三、[[血皮质醇]]浓度升高 午夜超过0.28μmol/L(10.1mg/dl),晨8时安静状态超过0.69μmol/L(24.9mg/dl)。 四、血皮质醇昼夜规律消失 即午夜皮质醇浓度超过晨8时水平。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昼夜节律]]消失。 五、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皮质醇增多症不受抑制,其他反应性或机能性皮质醇增多症均可使血皮质醇浓度或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下降超过基础值的50%,主要用于与[[单纯性肥胖症]]鉴别。方法:简化法;第一天晨8时测血皮质醇浓度作为基础值。午夜服[[地塞米松]]:1.5mg,次日晨8时复测血皮腩醇。正规法:第一天测晨8时血皮质醇浓度或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次日开始服地塞米松0.75mg,每天三次,共4天,以后复查血皮质醇浓度或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并与服药前对比。 六、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肾上腺皮质增生者多抑制超过50%,肾上腺腺瘤或腺癌则不受明显抑制。方法,试验前一天测血皮腩醇或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以后服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一次,共5天,以后复查血皮质醇浓度或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并与服药前对比。 七、ACTH兴奋试验 正常人,单纯性肥胖症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于注射ACTH后可使血皮质醇浓度或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升高2倍以上,肾上腺腺瘤或腺癌则无明显升高。方法:简化法,于晨8时抽血测皮质醇浓度后立即肌肉或[[静脉注射]]ACTH25mg,于8时半和9时分别抽血测皮质醇浓度。正规法。第1、2天留24小时尿测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第3、4天每天晨8时开始[[静脉滴注]]ACTH24mg(加5%[[葡萄糖]]液500ml内)持续8小时,同时每日测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 八、[[影像学]]检查 属于定位性检查,包括B型[[超声波]]检查,[[CT]]扫描,[[肾上腺血管造影]],[[磁共振]]检查,[[静脉导管]]分段采血测定皮质醇等。有条件时也以进行131碘标记[[胆固醇]]的[[同位素]]扫描或γ照像以辅助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仔细分析化验室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主要应与单纯性肥胖症、异位ACTH样肿瘤、糖尿病、其他肾上腺皮质继发性病变相鉴别。各类皮质醇增多症的鉴别诊断见附表。(6-3-1) 表6-3-1 不同病因病理皮质醇增多症的实验室及[[X线]]等鉴别诊断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2" | | 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 肾上腺皮质腺瘤 | 肾上腺皮质癌 | 异位ACTH综合征 |- | colspan="2" | 尿17-羟(mg/24小时) | 一般中度增多,30mg左右 | 同增生 | 明显增高,可达50mg以上 | 同癌 |- | colspan="2" | 尿17-酮(mg/24小时) | 中度增多,20mg左右 | 可为正常或增高 | 明显增高,可达50mg以上 | 明显增高,50mg以上 |- | rowspan="2" | 血质[[皮醇]](μg/dl) | 上午8时 | 30 | 35 | 35 | 50 |- | 下午4时 | 25 | 25~35 | 35 | 50 |- | colspan="2" |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多数能被抑制,少数不能被抑制 | 不能被抑制 | 不能被抑制 | 不能被抑制,少数异位CRF者可被抑制 |- | colspan="2" | ACTH兴奋试验++ | 有反应,高于正常 | 约半数无反应,半数有反应 | 绝大多数无反应 | 有反应,少数异位ACTH分泌量特别大者无反应 |- | colspan="2" | [[甲吡酮]]试验+++ | 有反应,常高于正常 | 一般无反应,少数有反应 | 无反应 | 部分有反应,部分无反应 |- | colspan="2" | [[低血钾]]性硷中毒 | 严重者可有 | 无 | 常有 | 常有 |- | colspan="2" | 蝶鞍照片 | 小部分病人蝶鞍扩大 | 不扩大 | 不扩大 | 不扩大 |- | colspan="2" | [[腹膜后充气造影]] | 肾上腺影两侧增大 | 一侧腺瘤影,直径一般为2~6cm | 一侧癌瘤影,直径常大于6cm,但往往因有粘连,气体不能进入肾上腺区 | 肾上腺影两侧增大 |- | colspan="2" |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或照相 | 两侧肾上腺显像,增大 | 瘤侧显像,增大 | 癌侧显像,或不显影 | 两侧显像,增大 |- | colspan="2" | 肾上腺[[超声]]检查及CT扫描 | 两侧肾上腺增大 | 显示肿瘤 | 显示肿瘤 | 两侧肾上腺增大 |- | colspan="2" | [[血浆]]ACTH测定 | 清晨略高于正常,晚上不像正常那样下降 | 降低 | 降低 | 明显增高 |} 注:+每次mg,每6小时口服一次,连续2日,第2日尿17-羟降至对照值的50%以下,表示被抑制。 ++ ACTH25u,溶于5%葡萄糖水液500ml中,静脉滴注8小时,共2日,正常人滴注日的尿17-[[羟基]]础值增加2倍以上。 +++ 甲吡酮每日~3g ,分次口服,连续2日,第2日或停药后第1日尿17-羟或17-生酮类固醇较对照值增加一倍以上,表示有反应。 【治疗】 一、一般治疗 ①纠正[[低钾血症]],每天口服氯化钾或构椽酸钾3-9g,必要时可加服[[安体舒通]]。②纠正糖代谢紊乱,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经常对胰岛素不敏感,故剂量需根据病情逐步加大。③纠正负氮平衡,因[[蛋白]]分解大于合成,可酌情给予[[丙酸睾丸酮]]或[[苯丙酸诺龙]]。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 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硷平衡失调,保持血压正常和控制糖代谢紊乱后应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给予皮质激素以维持[[应激]]能。术后应在[[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每日肌注长效ACTH60~80U以使萎缩的肾上腺皮质较快的恢复功能。两周后逐渐减量,反应欠佳者需较长期使用[[可的松]]替代补充。大多数病人能于3个月至1年内逐渐停用替代治疗。 三、肾上腺皮质增生 以往多施行两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但术后缓解差,复发率高。有人主张两侧肾上腺全切除术,缓解较好,但需终生用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数年后部分病人(约10%)出现垂体分泌ACTH腺瘤,即Nelson综合征,需手术治疗。 肾上腺皮质增生 如经CT扫描和磁共振等项检查,能确诊垂体微型腺瘤者,可经蝶窦施行[[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手术。术后也应给予替代疗法。 四、对不能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癌可以口服氨基[[导眠能]]0.4g 每天三次口服,[[副作用]]较小,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疹]]、[[嗜睡]]等。也可以作为手术前准备用药。也可试用甲吡酮每天2~6g,分次口服。也可试用O,P-DDD每天2~10g,分次口服,但副作用较大,中断治疗将影响疗效。有效者可以得到临床缓解,但不能根治。 (童光焕) ==参看== *[[库欣综合征]] {{Hierarchy footer}} {{内分泌学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内分泌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内分泌学/皮质醇增多症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