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疾病防治/脑血管意外
对
中老年疾病防治/脑血管意外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高血压脑病]]等,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组[[疾病]]。多以突然发病、颜面、肢体[[瘫痪]]、语言不利、[[意识丧失]]、[[昏迷不醒]]为特征。其后遗症往往缠绵难愈,丧失生活及风”范围。 ==主症==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苏醒后遗留[[半身不遂]],语言蹇塞。也有仅[[偏瘫]][[失语]]而无昏仆者。 ==病因[[病机]]== 老年[[正气]]亏虚,[[肾元]]不固,根本动摇,加之喜怒不节,饮食多进肥甘厚味,痰热[[滞气]],[[化火]]生风,上冲脑府,心神昏冒,遂[[猝倒]]无知;或因气血素虚,[[劳倦]]内伤,[[元气]][[无力]]运血,气血凝滞于[[经络]],而偏瘫、[[舌蹇]]之症遂作。 ==[[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与[[后遗症期]][[辨证论治]]。 急性期有[[阳闭]]、[[阴闭]]、厥脱的不同,后遗症期则多见[[阴虚阳亢证]]及[[气虚血瘀证]]。 '''1.阳闭'''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面赤]],[[身热]],[[烦躁]],半身不遂,肢体强硬[[拘急]]或颤抖,[[抽搐]],痰涎上涌,声如曳锯,[[呕吐]],[[腹满]],[[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劲有力。 治法:[[开窍]]醒神,[[熄风]][[化痰]],通腑[[泻热]]。 选方:[[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温病条辨]]》)或[[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星蒌承气汤(《实用中医[[内科]]学》)。 羚羊钩藤汤:[[羚羊角]]3g、[[钩藤]]15g、[[桑叶]]15g、[[川贝]]15g、[[生地]]25g、[[菊花]]15g后下、[[白芍]]15g、[[甘草]]5g、[[鲜竹茹]]15g、[[茯神]]15g。 星蒌承气汤:[[胆南星]]15g、[[瓜蒌]]15g、大黄15g后下、[[玄明粉]]15g,和服。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均系[[急救]]用的成药,均有[[清热]],开窍,息风,镇痉之功。[[昏迷]]病人,可鼻饲给药,每次用1丸,每日~3丸,可连用数日,至苏醒后停用。目前已有[[醒脑静]]、[[清开灵]]等新型制剂,可供[[静脉输液]]用。星蒌承气汤与羚羊钩藤汤宜合用,若[[痰多]]者加[[鲜竹沥]]10ml、[[姜汁]]10滴;热甚者加[[生石膏]]30g,[[黄芩]]15g,[[栀子]]15g;呕吐者加[[赭石]]30g、[[法夏]]10g。 '''2.阴闭'''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肢体瘫软,面色晦暗,喉间痰鸣,[[口角流涎]],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开窍醒神,熄风化痰。 选方:[[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涤痰汤]](《[[济生方]]》)。 药物:涤痰汤有法夏15g、胆南星15g、[[橘红]]5g(后下),[[枳实]]12g,[[石菖蒲]]10g,[[竹茹]]15g、[[人参]](吉林参)10g(另炖)、[[茯苓]]15g、炙草5g、[[大枣]]15g、[[生姜]]3片。 苏合香丸亦系急救用的成药,用法同至宝丹、[[牛黄]]丸。苏醒后用涤痰汤,肢体不遂加[[丹参]]25g、[[赤芍]]15g、[[豨莶草]]15g、[[桃仁]]15g、[[桑枝]]30g。 '''3.[[阳气]]暴脱''' 主证: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而[[面色苍白]],口开手撒,汗出肢冷,二便自遗,舌质暗淡,[[苔薄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固脱。 选方:[[参附汤]](《[[世医得效方]]》)。 药物:[[高丽参]]10g、熟[[附子]]15g。 临床上常加[[龙骨]]30g、[[牡蛎]]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敛汗]]。目前已有人参、参附[[针剂]],用于急救。 '''4.[[阴虚阳亢]]''' 主证:[[头痛]]、[[头晕]]、[[头胀]]、面赤目胀,[[烦热]]易怒,躁动,[[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细数。 治法:[[镇肝]]息风。 选方:养肝体[[清肝]]用方(《临证指南》)或[[镇肝熄风汤]](《衷中参西录》)。 药物:养肝体清肝用方有羚羊3g([[先煎]]),钩藤15g、[[石决明]]30g、菊花15g(后下)、桑叶15g、茯神15g、生地25g、橘红5g(后下)。临床上常加[[天麻]]10g、[[僵蚕]]10g、[[地龙]]15g、白芍15g、[[夏枯草]]15g。 镇肝息风汤有[[怀牛膝]]25g,[[代赭石]]30g(先煎),龙骨、牡蛎各15g(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蒿]]各10g、甘草5g。 麻木,肢体不遂加丹参30g、豨莶草15g、桑枝30g、赤芍15g、[[鸡血藤]]15g;语言蹇塞加石菖蒲10g、[[远志]]10g。 '''5.[[肾阴]]阳俱虚''' 主证:[[眩晕耳鸣]],[[腰酸]]尿多,肢体瘫软,言语蹇涩,神疲思睡,[[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无力。 治方:[[补肾阴]][[温肾]]阳。 选方:[[地黄饮子]]。 药物:[[熟地]]30g、[[石斛]]15g、[[麦冬]]15g、五味子15g、[[菖蒲]]10g、远志10g、[[肉苁蓉]]20g、[[巴戟]]15g、[[杞子]]15g、[[菟丝子]]15g、[[龟板]]25g、[[鳖甲]]25g、牡蛎30g。 '''6.[[气虚]]血瘀''' 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言不利,面色苍白,[[短气]]、[[乏力]]、[[自汗]]、[[便溏]],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弱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 选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药物:[[黄芪]]60g、赤芍15g、[[川芎]]12g、[[当归尾]]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5g。 瘀滞重者加丹参25g、[[田七]]10g、[[水蛭]]10g、山甲15g。夹痰加[[南星]]15g、法夏15g。 ==[[康复]]调理== 对昏迷病人,要注意观察,精心护理。待其苏醒后,可进流质饮食(如混合奶、菜汁、水果汁等)。防止[[褥疮]]发生,亦颇为重要。恢复期半身不遂及语言蹇塞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及发音训练。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须警惕再次发生。 ==饮食调治== 重症昏迷病人,应以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为主。饮食应保持清淡,限制[[食盐]],每日盐量一般以4~6g为宜。忌食肥甘厚味,以免助湿生痰。急性期过后,病人肢体痿废,气血双亏,可适量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如猪、鸭的瘦肉及鸡蛋,但不宜食用鹅、羊、牛、狗等肉类。 下列膳食,应根据病人所属而选服。 '''1.参附回阳煎''' 人参10g、制[[附片]]9g、龙骨、牡蛎各30g、[[黑豆]]50g。将龙、牡、附片水煎取汁,纳入黑豆再煎、至黑豆极烂,滤取[[上清液]];另将人参单煎取汁。二汁兑匀,适温后鼻饲。 本品益气回阳固脱,适用于[[中风]]昏迷的脱症病人。 '''2.二角汁饮''' [[水牛角]]30g、[[羚羊角粉]]0.5g、[[竹沥]]汁20g、石菖蒲汁15g、生藕汁30g。将水牛角加水200ml,煎煮25分钟,去渣取汁,兑入竹沥汁、石菖蒲汁、藕汁、羚羊角粉,混匀,分开二次鼻饲。 本品有熄风[[豁痰]]开窍作用。适用于中风痰[[热闭]]证,肢体强痉的病人。 '''3.补虚正气粥''' 黄芪30~60g、人参(或[[党参]]15~30g)10g、[[粳米]]100g、白糖少许。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约半小时,入砂锅煮沸,后用小火煮1~2小时,取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即成,[[食时]]可稍加白糖。 本品有益气[[健脾]],补虚固本作用。适用于[[中风病]]阳气暴脱的患者。 '''4.[[天麻钩藤]][[白蜜]]饮''' 天麻30g、钩藤30g、[[全蝎]]10g、地龙10g、白蜜适量。将四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白蜜,[[空腹]]用,每日~3次,每次ml。 本品有[[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型的中风患者。 '''5.地龙[[桃花]]饼''' 黄芪100g、干地龙(酒浸)30g、红花、赤芍各20g、[[当归]]50g、川芎10g、桃仁(去皮尖,略炒)15g、玉米面400g、[[小麦]]面100g、白糖适量。将地龙烘干研粉;将黄芪、红花、当归、川芎浓煎取汁;将地龙粉、白糖、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中蒸熟即可。 本品益气活血。通络起痿,用于[[中风后遗症]]。 '''6.生地[[淮山]]炖水鱼(鳖鱼)''' 鳖一只,先用热水烫,使其[[排尿]]后切开洗净去肠脏,放淮山、生地各15g,隔水炖熟服用。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属[[阴虚有火]]的病人。[[养阴]]熄风,对半身不遂的治疗有好处。 '''7.黄芪当归煲鸡脚''' 黄芪、当归各15g、鸡脚50g、加水[[文火]]焖煮1小时。饮汤。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属于气虚血瘀的半身不遂、四肢萎软无力者。 '''8.竹沥姜汁水''' [[竹沥水]]100ml(晚间在竹林中选粗壮黄竹,以绳绑竹使其竹尾向下弯曲,削竹尾套上玻璃瓶固定之。次日晨早收采竹沥水)、姜汁数滴,微温之可饮用。 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失语属痰热者。 ==防治要点== 1.加强中风的预报,对40岁以上,高仁压Ⅱ期以上,特别是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应列入预报对象。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 2.[[脑血管病]]为本虚标实之病,一般急性期以标实(如痰火内结、[[阳明]]腑实,[[血瘀]][[气逆]]等)为主,恢复期则以本虚(如[[阴虚]]、气血虚等)为主,但治标不可忘本,以免损伤正气;治本不可忘标,须防误补助邪。 3.急性期亟需[[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恢复期也应结合[[针灸]]、[[按摩]]、功能锻炼,以期逐步康复。 4.中风度过急性期后,意识转为清醒,[[血压]][[脉搏]]、[[呼吸]]均达稳定,应及早鼓励病人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训练。 一般[[脑血栓]]发病后1周,[[脑出血]]发病后3周。即可进行训练,这对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参看== *[[脑血管意外]] {{Hierarchy footer}}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中老年疾病防治/脑血管意外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