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对
不寐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不寐''',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虚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中气虚弱者,证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者,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各详该条。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浊、[[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分类:症状]][[分类:中医]] 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虚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中气虚弱者,证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者,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各详该条。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浊、[[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以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彻夜不眠。又称失眠、目不瞑等。不寐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属[[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实者多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临床应[[辨证]]治疗。阴虚火旺型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清心]],心脾两虚型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心胆气虚型用[[安神]][[定志丸]]以[[益气安神]],肝郁化火型用[[龙胆泻肝汤]]以[[疏肝]]泄热,痰热内扰型用温胆汤以[[清热化痰]]。 [[中药]][[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 治法 [[清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内扰 治法 化痰[[清热]],宁心安神 方药 [[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 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4、心胆气虚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减 5、[[心肾不交]] 治法 [[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药 [[天王补心丹]]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不寐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入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熟的一种[[疾病]]。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整夜不眠。西医的[[神经衰弱]]及许多[[慢性病]]中出现失眠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不寐治疗的诊断要点 经常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人睡,或时睡时醒。 整夜不能入睡。 不寐治疗的辨证分析 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临床辨证需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不寐治疗的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证见】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补养心脾,益气生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远志]]6克,[[茯苓]]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5克,[[合欢皮]]12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柏子养心丸]],每次丸,每日2次。 (3)[[养心]][[宁坤丸]],每次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莲子]]元肉汤(何春水等《精选千家妙方》) 处方:莲子20粒,龙眼肉15克,加水煮熟,睡前服食,并饮其汤。 (2)鸡胎[[补脑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鸡[[胚胎]](干燥粉)90克,[[胎盘]]粉60克,党参15克,白术60克,[[茯神]]60克,[[天麻]]50克,酸枣仁60克,[[麦冬]]50克,[[五味子]]30克,[[广陈皮]]50克,[[猪脑]][[脊髓]]粉60克,[[甘草]]15克。将党参、麦冬、五味子放铜锅微火熔干,次下白术、茯神、天麻、酸枣仁、[[陈皮]]、甘草共炒熟研成细粉,然后将鸡胚胎粉、胎盘粉、猪脑脊髓粉,按份量加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瓷瓶密封备用。每次12克,早晚分2次开水送服。 阴虚火旺【证见】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1.主方黄连阿胶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黄连]]10克,[[黄芩]]12克,[[生地黄]]、[[白芍]]各15克,[[阿胶]]12克(烊化),[[龟板]]25克,[[柏子仁]]15克,麦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天王补心丹,每次丸,每日2次。 (2)[[安神健脑]]片,每次片,每日3次。 (3)[[五味子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百合]][[生地]]莲子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百合40克,生地黄、[[莲子心]]、白芍各20克,[[夜交藤]]、[[麦芽]]各50克,[[郁金]]、[[香附]]、[[连翘]]、甘草各15克,大枣8枚。水煎服。 (2)[[养阴镇静丸]](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当归100克,生地黄50克,茯苓100克,[[玄参]]15克,麦冬75克,[[丹参]]75克,柏子仁25克,五味子62.5克,党参。100克,[[桔梗]]50克,夜交藤50克,[[珍珠母]]125克,远志50克,[[朱砂]]12.5克。共研为细末,每100克药粉加[[蜂蜜]]110克,制成大[[蜜丸]],每丸9克。每次l丸,每日3次,连服30丸为1个疗程。 (3)宁神合剂(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浮小麦]]30克,生地黄15克,红枣15克,百合9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9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肝郁化火【证见】 失眠,[[急躁易怒]],目赤[[口苦]],溺赤,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泄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杲]]《[[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lO克,黄芩12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当归9克,生地黄15克,[[龙齿]]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珍珠层粉]],每次2克,每日3次。 (2)[[复方灵芝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黄连[[竹叶]]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连10克,竹叶5克。水煎服。 痰火内扰【证见】 失眠[[头痛]],[[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心烦口苦,[[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化痰热。 【方药】 1.主方温胆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茯芩]]12克,黄连10克,栀子12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痰食阻滞者,可加[[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布渣叶]]12克;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 2.中成药 (1)[[珍珠末]],每次瓶,每日2次。 (2)珍珠层粉,每次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半夏]][[苡仁]]汤(熊永厚《新中医》1983.11) 处方:法半夏、[[薏苡仁]]各60克,黄连15克。水煎服。 (2)[[法夏]]燥痰宁心汤(李振琼验方) 处方:法半夏10克,陈皮9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胆南星]]10克,[[枳壳]]10克,酸枣仁lO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不寐治疗的其他[[疗法]] 1.[[穴位]]外敷 [[吴茱萸]]9克,米醋适量,将药捣烂后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24小时取下。 2.针灸疗法 (1)体针: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位。心脾亏虚者可选加[[心俞]]、[[厥阴俞]]、[[脾俞]];肾亏者选加心俞、[[肾俞]]、[[太溪]];肝火上扰者选加[[肝俞]]、[[间使]]、[[太冲]];[[脾胃不和]]者选加[[胃俞]]、[[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 (2)[[耳针]]:穴位为[[皮质]]下、交感、心、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 3.饮食疗法 (1)党参元肉炖[[猪心]]:党参15克,龙眼肉12克,猪心1个(洗净),共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心脾两虚。 (2)百合鸡蛋糖水:百合30-5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将百合煲至烂熟,打人鸡蛋煮熟,再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火旺。 (3)[[双花]][[枯草]]茶:[[菊花]]18克,[[素馨花]]12克,[[夏枯草]]15克,水煎加[[冰糖]]调味,作茶饮。适用于肝郁化火。 4.预防调护 本证属心神的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喜怒有节,心情舒畅。 睡前不宜饮浓茶、[[咖啡]]、酒等[[兴奋]]刺激之品。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进行[[气功]]、[[太极拳]]等锻炼。 [[分类:病证]] ==参看== *[[针灸学/不寐|《针灸学》- 不寐]]
返回到
不寐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