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五各类型,即:1.隐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塞;4.心肌硬化;5.猝死。
隐性冠心病
隐性冠心病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虽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者因心脏有较好的侧支循环,病人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休息时有肯定的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或在运动后心电图出现阳性表现,可以认为是早期冠心病,但此类病人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个别病人也可能出现猝死,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诊断要点
1。病人多有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
2。静息状态,或运动后,或心脏负荷试验,心电图检查出现缺血性改变。
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立诊断。
4。放射性核素心骨显影,有心肌缺血性改变。
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暂时性缺血的一各临床症状,主发特点是短暂性、发作性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感,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后缓解。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塞前心绞痛、梗塞后心绞痛等几各类型。
一、要点- 病人多有劳累,情绪激动,受凉、饮食吸烟等诱因。
- 典型的心绞痛多为突然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感,并放射至左臂至无名指、小指,常伴有窒息感,每次发作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 分钟。
- 多数患者无明显体征,或有血压升高及心跳加快,并可出现奔马律。
- 化验检查:血胆固醇、甘油三酯、ß脂蛋白可增高。
- 心电图检查:发作时出现缺血型ST ---T改变,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可出现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和房颤。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造成血管内闭塞,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缺血、坏死,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以剧烈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及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为持征,常见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休克,心力衰竭,不及时抢救常可发生死亡。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占87--96.5%。多数患者有心绞痛史,或见于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或缺少体力劳动的人,每年冬、春季发病较多。
一、诊断要点
1、部分病人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或饱餐等诱因。有相当多的人可无诱因,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
2、突然出现胸骨后心前区剧烈疼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疼痛持续在半小时以上,经休息或服硝酸甘油片无效,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气促或有恶心呕吐腹胀等。部分病人可表现疼痛不典型,如上腹部疼痛,颈部疼痛,或疼痛轻微、甚至无痛,常易误诊。
3、发热:多在24--48小时后出现,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持续约一周。
4、常常有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出现奔马律及各种心律失常,双肺底常可听到湿性罗音,为心衰的早期症象,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的表现,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
5、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可多达1--2万,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谷草转胺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均可增高,尤以CPK活性增高出现最早。
6、心电图检查,相应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ST-T融合成单向曲线,关有病理性Q波,R波减低或消失,相应部位ST段压低等表现。
心肌硬化
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心肌供血长期不足,以致心肌发生营养障碍与萎缩,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心肌纤维化,硬化的心脏逐渐扩大,并发生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
一、诊断要点
1、有动脉硬化的依据。
2、表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以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
3、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QRS波群,电压低等。
4、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立诊断。
猝死
各种心脏病地均可引起猝死,但一半以上为冠心病引起。猝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已广泛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以内。病人可在工作、公共场所或在家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约半数病人生前可无症状。本型病人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功夫化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而致死,也有一些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的病人也表现为猝死。
猝死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地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普及一些心脏复苏抢救知识,如心外按摩,人工呼吸等,对挽救病人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对冠心病患者及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隐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较好,治疗得当,可防止发展。其它各种类型预后因病情而异。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猝死等危及病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