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内压综合征
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784.6Pa(80mm水柱)且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称低颅内压综合征。
【诊断】
1.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784.6Pa,严重者压力测不出,需用空针吸出,但无椎管梗塞。脑脊液其它检查正常,但有时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蛋白增高或少量红细胞。
2.除原发性者外,病前数天至数月常有以下病史,如:腰椎穿刺、颅脑手术或外伤、慢性硬膜下血肿、低血压、休克、脱水、脑动脉硬化、感染、尿毒症、头部放疗、慢性巴比妥中毒等。
【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
为避免腰椎穿刺引起本征,腰穿时可选用细针,穿刺时针斜面与纵行的硬脊膜纤维方向平行,尽量少放脑脊液,术后去枕平卧至少6小时,适量饮水,可减少发病率。
2.补水
大量饮水,静注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500~1000ml,1次/日,或静注注射用水10ml,1次/日,直至症状缓解为止。也可临时向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0~30ml,一次。对腰穿后脑脊液漏患者,可注射于硬膜外,以阻止脑脊液的继续漏出。常可迅速收效。
3.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液循环,促使脑脊液生成:可用罂粟碱(30~60mg,肌注,1~2次/日)、溴化新斯的明(0.1~1mg皮下注射,1次/日)或匹罗卡品(5~10mg皮下注射,1次/日)等。
4.去枕卧床,抬高床脚(手术后者例外)。
【临床表现】
1.起病可急可缓,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耳鸣、眩晕以及颈背疼痛等,平卧时症状缓解或减轻,坐起时可突发加重甚或昏倒。
2.少数也可出现类似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徐脉、血压增高、视乳头水肿、眼外展肌麻痹、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癫痫等。